从下午忙到晚上十点多,杜雨燕才回到汉桥街。
“怎么样了?”黎潇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钢笔,应该是在写东西。
杜雨燕已经累到说不出话,只能摆了摆手。
今天她在医院跑上跑下,中途回家一趟,给老人孩子做了饭,再把杜满堂接到医院,随后又到邮电局,给林婶在河西村的儿子打长途电话。
此刻,能量全部耗尽。
黎潇没有再问,上来接过杜雨燕的包,“你进屋歇一会,我给你下一碗面。”
“我奶和孩子们睡了吗?”杜雨燕小声问道。
“睡了。”
黎潇看了看东头他们自己搭的一间小屋,大宝和二宝大了,如今就住在那里。
杜雨燕本来要进屋,顿了一下,又退了回来。
算了,万一吵醒老太太,她后面也不用睡了。
老太太只知道林婶病了,杜雨燕没告诉她具体情况,只怕一直担着心。
如果不是下午杜雨燕坚持领林婶去医院,根本不知道她病得这么重。
杜雨燕找了认识的大夫,晚上就拿到了检查结果。
是造血功能出了问题。
林婶半年前就不对了,一直发低烧,淌鼻血,人也容易累。她说找村医看过,可也就开了点退烧药。
医生的意思,让他们到外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杜雨燕心里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症状太像白血病了。
“明天我到银行取点钱。”杜雨燕转头进了厨房。
“我去吧,要多少?”
“能拿的都拿出来,林婶的病在这儿治不了。”杜雨燕有些无奈。
杜雨燕晚上拿着林婶的病历材料,去见了已经退休的王老爷子。他的建议是,全国最好的血液病专家在首都,让他们把人送到那边。
王老爷子明天帮他们联系医院,反正得赶紧过去,早点查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到底转不转院,必须等林婶的儿女明天过来。毕竟杜雨燕只是继女,她不能擅自做主。
“爹还在医院陪着?”黎潇问道。
本来杜雨燕准备陪床,杜满堂坚持要留下。
知道问题严重的时候,杜满堂蹲在病房外头,抹了半天眼泪。
老两口虽然是半路夫妻,可这么多年相依相伴,感情深厚。
杜雨燕看得出来,杜满堂有点崩溃。
“让他陪着吧,这一关总是要过。”杜雨燕看向黎潇,迟疑一下,道:“不好意思,买房子的事要往后推了,到底人命最重要。”
“说这干什么?”黎潇全不介意,“系里面在登记分房,我也提了报告。咱们家人口多,应该会有点照顾。”
对了,现在有福利分房。
可杜雨燕没心情想这个。
杜老太的声音从西屋传出来,“雨燕,巧珍什么情况啊?”
老太太这两年耳朵越发聋了,可今天却听到了外面动静,看来心里有事,没有睡着。
和黎潇对视一眼,杜雨燕抬脚朝着西屋走去。
没一会,老太太的啜泣声传到了厨房,黎潇不由摇了摇头。
人岁数大了,难免有点毛病。杜雨燕可能觉得给他添了麻烦,可黎潇真没这么想过。
他已经习惯了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彼此关心。这是黎潇从小就羡慕的生活。
既然享受到了这份幸福,自然也得承担起责任。
面煮好的时候,杜雨燕走了进来,“我奶刚才说,林婶这辈子不容易,嫁给我爸后,平常侍候着他,也没过几天舒服日子,让我想想办法,帮她把病治好。”
“应该的。”
坐在厨房的桌边,在黎潇注视下,杜雨燕端起碗,低头吃了起来。
也是饿坏了,杜雨燕碗中的面很快见底。
放下了筷子,杜雨燕发自内心道歉, “对不住啊,家里那么多事,给你找了不少麻烦。”
这几年长辈身体都不好,三个孩子也在长大,而杜雨燕身为主妇,花在家庭的时间甚至没有黎潇多。
虽然黎潇从没有抱怨过,可杜雨燕还是知道一些情况。
今年汉源大学评定职称,和黎潇资历相同的都升了,只有他至今还是讲师。据说是因为黎潇的课时请假严重,不少人有意见。
而那些假,大多是陪二宝出去参加比赛请的,其实一年也就四、五回。
虽然说学校就是小社会,职称名额就那么几个,这背后肯定有点名堂,可终究黎潇让人抓到了把柄。
黎潇拿过杜雨燕的碗筷,“这是要开检讨大会?”
杜雨燕笑了出来,起身道:“你忙吧,家里的事,以后我会多做一点。”
这也是杜雨燕谢绝姜老提议的原因,除了事业,她更想做个好妻子和好妈妈。
“这是咱们的家,没有什么你多做一点,我少做一点的说法。”
“又在写论文?”杜雨燕岔开话题。
“白老让我多发几篇,明年评职称胜算大一点。”黎潇笑道:“我把这几年手头的案例整一整,下个月就开始写。”
杜雨燕起身,抢过了黎潇手里的碗,“你忙吧!”
话没说完,杜雨燕愣了一下。
才三十多的人,黎潇头上居然有了几根白发。
她不想把黎潇拖成暮气沉沉的中年人,可现在的情况是,黎潇脸上的疲惫,一眼就能看见。
“给你烧水,你洗洗早点睡。”黎潇又走到屋外的炉子边,随口问道:“明天还去医院?”
“哥嫂他们都要过来,我得跟他们说转院的事。”
第二天,杜雨燕在医院待到下午,才有时间回雨花社。
一进到里头,汪春花迎上前,“婶子现在怎么样?”
“转院的事定了,我大哥和大嫂陪着过去,二姐要生孩子,实在也不方便。”
上午林婶一双儿女都到了,尤其是女儿,还挺着大肚子,大老远过来。
杜雨燕把情况跟他们说了,提到首都那边医疗条件好一点,兄妹俩犹豫了一下,便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娘把病治好。
可林婶反对转院,就一句话,明天就出院回乡下,吃点药就行了。
说到底,舍不得钱。
最后还是杜雨燕表了态,转院治病的费用由她全部负责。
刚才出来的时候,林婶女儿挺着大肚子把杜雨燕送下楼,哭得稀里哗啦,一个劲地感谢。
其实林婶儿女也都不容易,大哥两个儿子,老大在县中读书,听说学习不错,老二在家里务农。杜雨燕还问过,为什么小的不继续上学,大哥说是孩子不肯读了。
二姐孩子也好几个,现在又要生。
可以理解,林婶为什么不想转院,也是怕连累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