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了资金。
过年前这一个多星期,杜雨燕豁出老命,打拼起了事业。
大年二十九下午,汉源火车站货物托运处,杜雨燕和前几天就过来帮忙的朱红霞从里面走了出来。
汪春花拉着小柱子等在门口,看到两人,赶紧迎上去,“都发出去了?”
朱红霞笑眯眯地扬了扬手里的货运单,“春花姐,顺利得不得了,放心回去过年吧!”
汪春花却有些犹豫,看向杜雨燕,“要不,我和柱子不走了,在哪儿不是过年!”
这几天最忙的就是杜雨燕,这边要把米糕做出来,那头又忙着跟大家伙一块分装、打包,一直到今天,也没看她喘一口气。
可刚才出来前,杜雨燕硬是塞过来一百块钱,说是过年要花钱,让她先带上,年后再算分红。
这店里谁费得心血最多,汪春花当然知道。朱红霞这两天讲了不少杜雨燕以前在宝马镇的事。她说,杜雨燕从不让别人吃亏,甚至为了保住他们经理,丢掉了铁饭碗。
所以,为民饭店的人至今都记得杜雨燕的好。
杜雨燕推着汪春花转了身,“一年忙到头,你就不会歇一歇呀,家里人都等着呢!”
汪春花已经想好了,“我过完初一就回来,不能老让你一个人受累。”
“春花姐,不是有我在吗,给我个赚钱机会呗!”朱红霞接过话。
汪春花越发过意不去。
今天一大早,杜雨燕拎给她一个行李包。汪春花开始还以为是杜雨燕做的糕点,寻思也要不了那么多。可打开之后,她才知道,里头不只糕点,还有好几块时兴的布料,以及平常她舍不得买的糖果,甚至为小柱子准备的新衣新鞋。
这份细心,把汪春花感动得眼眶发热。
“黎潇带着我奶和二宝也回老家了。我和安安明天陪师娘吃个团圆饭,也没啥事了,到店里纯属消磨时间,哪能指望这几天发大财呢!”杜雨燕摸了摸小柱子的头,“该要上车了吧,我去送你们!”
“孩子……”汪春花又担心那个至今没找到家的小家伙。
“和安安一块,在我师娘家呢!我晚上去接,你还怕我虐待他!”杜雨燕开了个玩笑。
目送母子俩进了候车室,朱红霞感叹,“姐,咱们没白忙这几天。”
“让你跟着辛苦了。”杜雨燕挽住朱红霞的胳膊
张小芳昨天回的宝马镇,走之前估算过,这一回能挣三、四百。
利润的确可观,然而靠朋友帮衬不是长久之计。她们要想在汉源立住脚跟,还得自己把市场做起来。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小吃部开得并不如想像中顺利。
刚开始是小赚一点,后面基本持平,赚不到多少。
这其中原因,还是品牌形象没有建立起来,一旦被人模仿,市场份客马上被抢过去。
说头疼,杜雨燕是真头疼。
“什么时候去婆家?”杜雨燕想起来问道。
“不是说好,过年我帮你看店吗!”
“用不着!”
朱红霞立马一脸无趣,“我真不想去,可我妈明天过来,说要跟我们一块回巢山湖。这年要过不好了!”
“你们刚结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肯定要在婆家过年。”杜雨燕嘴上说着,自己忍不住想笑。
黎潇送老太太回河西村,应该还有一个去青山村的行程。
他们早就有了默契,杜雨燕不想也不会再和李春花有任何接触,黎潇也从不勉强,甚至两人好久都没提李春花还有她那个混账儿子了。
杜老太背地说过杜雨燕,就算她不去婆家,礼数总要有的,也是给黎潇面子。
礼数……
杜雨燕当然准备了,早早寄了包裹到青山村,里面都是新年礼物。
不过收件人是杨婶。
这面子,她绝对给得足足的。
所以嘴上劝朱红霞回婆家,杜雨燕才觉得好笑。
婆媳大概真是天敌。
她只能祝朱红霞好运了!
“姐,你就跟我妈说,你这边离不开人!”朱红霞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杜雨燕身上。
杜雨燕丢过去一记白眼,“别想拉我当垫背的。当初死活要嫁李军的是谁?既然知道他有个难缠的妈,就得自己想好怎么应对。”
“……”朱红霞直眨眼。
杜雨燕丢下朱红霞,径直往前走。
朱红霞撅了半天嘴,抬脚追去。
“姑娘,走道瞧着点路,撞人了!”有人抱怨。
杜雨燕一回头,朱红霞正蹲在地上,帮一位老人拣篮子里的菜,口中还不停道歉,“大爷,对不住啊,我真没注意!”
杜雨燕赶紧走回来,也跟着赔礼道歉,生怕人家扯着朱红霞不放。
好在这年头还真没碰瓷的,老人看着也没大碍,只劝了句,“下回真要当心!”
朱红霞连连称是。
杜雨燕瞧见地上还有份报纸,伸手拾了起来,正要递给老人,突然被上面的一篇文章标题吸引住。
“大爷,我们送您回家?”朱红霞主动道。
“不用,我一点事儿都没有。”
杜雨燕却抬起头,“老人家,您这报纸在哪儿买的?”
老人一笑,“退休办发的,想看就拿去吧,我家里还订了一份。”
这边朱红霞陪着老人走了好一段,再回来时,杜雨燕还拿着报纸在看。
“写了啥?”朱红霞好奇。
杜雨燕抬起头,“今天可能要忙了!”
当天晚上,雨花小吃部热闹得不行。
“刚才路口贴的那个大字报是真的吧?”有人挤到柜台前。
杜雨燕低头包着手里的米糕,“当然是真的!拿今天《汉源日报》过来,本店产品一律八五折!”
门口的海报是她亲自绘制,亲自贴在路口。
“买点吧,她们家米糕特别好吃。剧场下面的小摊子,你看卖得便宜,真做不出这味,又香甜又有嚼劲,还不粘牙!”旁边有人不吝赞美。
“一分价钱一分货。尝尝咱们家的米糕,你不吃亏也不上当。而且你们看,这是在店里当场做,干净卫生,吃得放心。”朱红霞招呼着客人,“要不然,报纸也不会别人不夸,非夸咱们,对不对?”
又有一笼米糕要出锅,将柜台交给朱红霞,杜雨燕又去忙后面。
新出炉的米糕刚端到操作台上,一股清甜的香气便溢了出来。
“给我拿新出来的。”有排在前面的客人指着操作台。
“好嘞,都稍等啊!”朱红霞小嘴就没停过,“都是今天的货,凉的有嚼头,热的能暖胃,您买了绝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