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伐燕诏檄醉中成 红崖天书绝命雕(3)
作者: 姜建伟更新时间:2017-07-09 02:00:01章节字数:2908

不一会儿,金萧老先生便感觉体力不支,浑身直冒虚汗。时间一长便感到腰酸臂痛,但他一想到梦中先祖的嘱咐,那腰酸臂痛的感觉顿时就缓解了不少;一想到这是在将金家的雕刻和萧家的书法留迹于世间,他就精神倍增;一想到这是在雕刻圣旨,一种自豪感和神圣感便油然而生;一想到这是在雕刻天书,他精神境界就得到一种升华!金萧老先生就是凭着这信念支撑,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为了节省每天往返的时间,金萧老先生在红崖岭上搭建了几个临时窝棚,让老伴妮宝每天往红崖顶上送水送饭。他和慧允等人吃、住都在红崖顶上。


每天,金萧老先生总是身披着晨曦来到红崖壁上,又沐浴着星光回到窝棚里。像日晷一样准确,从不误时。


每天,金萧老先生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蜘蛛一样悬挂在半空中。那“叮当”的雕凿声时而高亢激越、急骤有如战鼓擂响;时而零乱微弱、缓慢恰似解冻的水滴。


在金萧老先生看来,他前面的大半生都仿佛是在为雕刻这《伐燕诏檄》做准备,而今总算用上了。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他乡遇故知”,不是“金榜题名时”,更不是“洞房花烛夜”;这些不过是生命的溪流中溅起的几朵晶莹的浪花而已,它与人类历史相比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学以致用”,以一技之长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留下光辉的一笔,也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说的“赢得生前身后名”。


然而,金萧老先生毕竟是年近古稀之人,无论他怎么努力,雕刻的速度却越来越慢,需要歇息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天一回到崖顶,他就感到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似地难受,一躺进窝棚就再也不想起来。但凭着信念的支撑,他一直咬牙坚持、克服,没有丝毫懈怠。


一月后,金萧老先生终于完成了他毕生的书法、雕刻事业的顶尖、辉煌之作——《伐燕诏檄》!


由于金萧老先生在雕刻时没有搭架,没有划线,没有拓帖,又因年老力衰,老眼昏花,体力不支等原因,致使雕刻在崖壁上的《伐燕诏檄》在长四丈,高二丈的范围内的文字大者如人,小者似斗,横不成行,竖不成列,似篆非篆,若隶非隶,非凿非刻。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伐燕诏檄》显得怪异而神奇,而站在关索洞外直接观看,《伐燕诏檄》则更像一幅御驾亲征图,特别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正值水雾升腾、形成缠腰云围绕山间之时,那《伐燕诏檄》就更像是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御驾亲征图”,显得神秘莫测。


金萧老先生终于完成了《伐燕诏檄》的雕刻。这一天,金萧老先生想一鼓作气为天书的最后几个字涂完颜料。在红崖顶上吃午饭时,金萧老先生只喝了半碗米汤。叶希贤见他气色特别不好,就劝他歇息,等恢复了精力再下去。金老先生觉得自己的精力即将耗尽,今天如不赶紧做完,明天自己就可能再也下不去了,于是不顾劝阻,硬是咬牙从崖顶下去。


金萧老先生刚把最后一个字的色料涂完,只觉眼前一黑,双手一下松开,装颜料的桶和笔就“哐当”一声掉落崖底。他垂落的手拂动了腰身上的细绳,红崖顶上拴着的铃铛就一阵乱响,叶希贤赶紧叫醒正在午睡的慧允等人,大家赶紧手忙脚乱地将金老先生拉了上来。


此刻,金萧老先生已经昏迷不醒,脸上已失去了血色。慧允二话不说,将骨瘦如柴的金老先生背在背上便往山下跑,杨应能等人赶紧跟上。


回到关索洞,妮宝被金萧的模样吓得脸青面黑说不出话来。程济问她哪里有郎中,她才恢复了神智,急忙奔出洞去。


妮宝从关岭城中请来了当地著名的老中医岳冲。岳冲来到萧老先生的病榻前,仔细观望金萧老先生那昏黯的气色,为气若游丝的金萧把过脉后,默然地走到洞外,对妮宝说:“请为金萧老先生准备后事吧!”然后摇头叹息着离去了。


金萧老先生以“古稀”老暮之身进行着超强度的工作,本就是风烛残年的他,却每天悬吊在红崖壁的半空中长达十来个小时,即便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也难以承受,更兼被风寒浸染近一月而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故精、气、神均消耗殆尽,焉有不累垮之理?


当晚子夜时分,金萧老先生终于悠悠醒来,显得精神很好。大家都知道,这其实是回光返照的表现,不由得都哭了。


金萧老先生缓缓地对一直守候在旁边的慧允道:“先祖托梦于老朽,要我将金家的金石雕刻与萧家的书法艺术留迹于天下,老朽将圣上的《伐燕诏檄》雕刻于红崖壁上,既留存了金家的金石雕刻与萧家的书法艺术,又让圣上发布的《伐燕诏檄》永存于红崖壁上,今生再无憾事,只是看不到圣上复位的那一天了,殊为遗憾!”言毕,眼角溢出两滴浑浊的老泪。


稍顷,他又对身旁的妮宝说:“明日可将我葬于关岭洞外能看见红崖壁的地方,我要每天守候我亲手雕刻的《伐燕诏檄》,切记、切记!”


妮宝连忙握着金萧的手一边点头一边哽咽道:“夫君但请放心,妾身一定遵照您的意愿办理。”金萧老先生满怀深情、无限眷恋地望着妮宝,少顷,头一侧,眼一闭,便阖然长逝了。


就这样,一代书法家、雕刻艺术家金萧老先生在完成了他的绝世之作后,带着对妻子的爱恋和对尘世的眷恋与世长辞了。


顿时,关索洞中响起了妮宝呼天抢地的哀哭声,慧允等人也禁不住热泪长流。


为缅怀金萧老先生,慧允命叶希贤等人为金萧老先生戴孝、守灵。金萧老先生的女儿,女婿,外孙等也从关岭城中赶来奔丧。慧允因身份特殊,于礼制、规制不符,故不在戴孝、守灵之列。


第三天,慧允与叶希贤等人在关索洞外找到一个能望见红崖壁的位置。慧允手握铁锹亲自为其挖掘墓坑。


安葬了金萧老先生后,慧允等人便准备离去。妮宝亦随女儿女婿去了关岭城居住。


慧允等人站在金萧老先生的坟前,久久地注视对面红崖壁上那大者如人,小者似斗,横不成行,竖不成列,似篆非篆,若隶非隶,非凿非刻的天书——《伐燕诏檄》,不禁热泪盈眶,心绪如潮。


这正是:


舍生忘死刻天书,红崖岭上断魂路;


殚精竭虑拼一搏,留迹于世美名著。


欲知慧允等人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注:在贵州安顺地区一处崖壁上,有一古碑文,人称“红崖天书”,在长十米高六米的范围内,有一片奇特的用铁红色颜料书写的古文字,这二十多个怪异而神奇的古文字横不成列,竖不成行,大者如人,小者如斗,似篆非篆,非凿非刻,神秘莫测。


近百年来,曾有“诸葛碑”、“古彝文”、“自然石花”等多种猜测,甚至有人认为是外星人留下的遗迹。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林国恩先生经九年的呕心沥血,最近终于破译了“天书”:其成书约在一四零六年,是明初逊国的建文皇帝所颁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诏檄”。如果译文准确,那么,应该能够证明建文帝确是在宫破之时,并没有死于宫内,而是流亡了,而且流亡到云、贵一带。不然,诏檄如何颁布?谁又敢冒皇帝之名?现学者林国恩已经出专著,详细介绍了破解的过程。他认为,清代瞿鸿锡摹本为真迹摹本;“天书”文字为汉字系统;全书应自右至左直排阅读;全书图文并茂,一字一图,局部如此,整体亦如此。观其文,它是道圣旨,从右至左直排成一篇《伐燕诏檄》。察其图,自左向右看,它是一幅御驾亲征图。


从内容分析,“红崖天书”成书约在一四零六年,是明初逊国建文皇帝所颁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诏檄”。全文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作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文)(御制)。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