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共赴国难
1
1935年12月9日清晨,北平新华门。
绝大多数尚在梦乡中的市民,隐隐约约、却又真真切切地听到一阵声音。这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从四面八方传来——那哪里是什么声音,分明是一个民族发出的怒吼!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立即停止内战!”
“立即向日本宣战!”
“打倒卖国贼!”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主要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沈阳、鞍山、铁岭、抚顺、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城市先后沦陷,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对驻扎在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史称“一.二八”事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军和随后参战的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部分官兵,不顾武器装备和兵员数量远不如日军等重重困难,与日军血战一个多月,损伤日军1万多人,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数度增兵,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
然而,蒋介石、汪精卫联合掌权的国民党政府,提出所谓“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第十九路军等爱国军队,在腹背受敌、又无援军的情况下,不得已于3月1日奉命放弃阵地,撤出上海。同年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议》。
1933年初,日本再将侵略的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继攻占东北与华北的交通咽喉山海关之后,日军及伪军10余万人,又占领热河,并向长城线上的军事要隘喜峰口、冷口和古北口等地进犯,侵略矛头直指北平、天津。驻守长城的中国军队,包括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原属张学良的东北军及蒋介石嫡系的中央军共13个军,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
3月9日,敌军进攻喜峰口。我军二十九军宋哲元、冯治安两将军奉命防守此线。敌军先据高地,以密集炮火压制我军。宋部冒死挺进,仅持大刀与手榴弹冲过炮火线,突入敌阵,与敌军作殊死肉搏。109旅赵登禹旅长,不顾伤势,亲自手提大刀,率部疾行十里绕至敌人炮兵阵地,手刃日寇60余人,获大炮18门。此役,共歼敌5000余名,众寇不得入喜峰口。
可是,国民党政府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于5月底与日方签订《塘沽协议》,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顺义、通县等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不做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此协议使整个华北门户洞开,为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提供了条件。
东北危急!
华东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自古以来从未被外族淫威所吓倒,也从未被外族侵略所真正征服的炎黄子孙,面对日寇的鲸吞蚕食,一次又一次地呐喊,一次又一次地战斗!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了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1935年12月,北平发生了“一.二九”运动。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组织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被压抑的爱国情绪猛烈地爆发出来!
12月6日,北平传来了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将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是日本侵占东三省后,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32年建立的东北地区傀儡政权)的消息。
北平各界极为震惊。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时局的演变尤感关切。清华大学救国会的《告全国民众书》,悲愤地喊出了爱国学生共同的呼声:
“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上午10点半,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学校上千人的请愿队伍,汇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北平当局请愿。请愿学生提出反对“防共自治”运动,停止一切内战,给予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等6项要求。当这些要求被完全拒绝时,游行指挥部立即决定将请愿改为示威游行。广大爱国青年学生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为国民党当局所禁止的口号,向王府井大街方向浩浩荡荡行进。途中,不断有学生和市民加入,示威游行队伍扩大到四、五千人之多。
然而,游行队伍所经之处,均遭到国民党军警的追打和镇压。在大刀、水龙、皮鞭、木棍和枪刺的袭击下,有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
12月16日,北平部分大中学校学生突破军警阻拦,汇集到天桥广场,召开市民大会。会后,再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国民党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导致被捕者数十人,受伤者300余人。慑于人民爱国运动的压力,国民党当局被迫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在北平学生英勇斗争的鼓舞下,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起来。从12月11日开始,抗日救亡运动的风暴席卷大江南北!
青年学生们行动起来了!天津、太原、济南、杭州、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广州、宜昌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
产业工人们行动起来了!各地工人在全国总工会的号召下,纷纷举行罢工,抗议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和镇压抗日运动的反动行径,支援学生斗争。广州、上海的工人召开大会,发表通电,要求对日宣战。
文化教育界行动起来了!12月12日,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等280余人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27日,宣布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组成执行委员会,统一领导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
海外侨胞和在外国留学的学生团体,也通过发表宣言等形式,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运动。
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中华民族最劳苦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浩浩历史潮流,号召广大青年“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由500名左右青年学生组成的“南下扩大宣传团”,逐步扩展为拥有两万余人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们深入广袤乡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骨干力量。
“一.二九”运动中的先进知识青年,从此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