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网红地九龙坡(作者:隐居秦楼)
作者: 征文获奖作者更新时间:2020-05-18 09:56:05章节字数:26485

0001


第1章 黄桷坪涂鸦街


2010年,冬。


我第一次来到黄桷坪涂鸦街。


我是来找工作的。


第一次见到涂鸦街,就被这异样的风景所吸引。


我喜欢画画,喜欢阅读,涂鸦街的美,让我沉醉。


当时,匆匆忙忙找工作,没有闲暇时间去欣赏涂鸦街的美。


也不知道,当年我梦想的四川美术学院就在黄桷坪。


2011年,我正式上班,常住黄桷坪,开始租房生活。


黄桷坪的涂鸦街,融进我的血液里。


黄桷坪的夜市街,有我和好朋友的划拳喝酒声。


杨记卤菜、小青蛙酒吧、张飞罐罐米线、时宇网吧、交通茶馆、荒诞茶馆、青宏书店、501艺术基地、喜马拉雅书店、苟味道老火锅、天府鱼庄、大福米线、原味面庄、梯坎豆花、胡记蹄花汤、黔江鸡杂……处处,都有我和朋友的身影,有你我他的故事。


“喂,朋友,我有故事,你可有酒?”


“不喝酒,喝茶,可以吗?”


“哈哈,好兄弟!”


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东子、胖哥、燕子、杨老板、王老师、郭大侠、爱吃鱼的陈老师……还有我。


黄桷坪,这里,有我的青春。


九龙坡,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承载着我的乡愁。


年少时,梦想着考取四川美术学院,在记忆与幻想中,跟四川美术学院结缘。


人生之路,意外与惊喜同在,最终,我没有读美院,大学毕业后,工作单位毗邻美院,毕业工作,暂居黄桷坪,紧挨美院老校区。


下班路上,宁愿绕路,也要穿行美院校区,听美院的风声落叶声,闻美院泥土的芳香,每每看到斑驳的老建筑墙壁上爬山虎对我招手微笑,我的心就在那一刻融化。


那晚黄昏,闲走于美院大门外,路灯下的树影和夜市的嘈杂声,交织成一曲跳动的交响乐。


如此熟悉的画面,时刻穿插于我记忆的片段之中。


倏然,有吉他和弦声响起。


我驻足,倾听。


没有那么灵动,没有那么标准的吉他之音,就如小时候静蹲在溪边听闻的山泉,穿破喧嚣的夜市,丝丝缕缕飘进我的心。


吉他和弦的声音,我并不陌生,民谣歌手赵雷《已是两条路上的人》。


我喜欢听小众的民谣,最爱的民谣歌者,就是小青年赵雷。


爱赵雷,甚过于爱宋东野,甚过于爱李志,甚过于爱邵夷贝,总有一种直觉,赵雷的歌声,演绎的是伤感的故事,是青春少年的迷茫和挣扎,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精神诉求的执着。


赵雷的每一首歌,都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画面感、故事性都极强,带着强烈的北京胡同文化和小市民文化,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不曾想过,在美院散步,还有幸能听到流浪歌手演绎赵雷的歌。


我停驻脚步,静静地听。


“……我会养个动物填补我的寂寞,虽然它却不能与我共枕,我不能不感谢你……”


歌手的声音,不如赵雷那么悲沉,吉他和弦,也不如赵雷演奏会那么大 “排场”,甚至于,和弦的声音显得有些风中凌乱,我却听得痴了。


其实,他很专业。


业余中的专业。


他的声音,很嘶哑,充满着故事。


我知道,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这样的歌声,跟左手边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和背后烧烤摊飘荡的炭火味,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已是两条路上的人》,在赵雷的作品中,不如《南方姑娘》《画》《未给姐姐递出的信》《人家》《开往北京的火车》那么有名,却是我心中深深喜爱的一首歌,它是一幅画、一首诗、一张车票、一个旅行包。


流浪歌手的歌声,嘶哑中带着一点空灵,和赵雷的声音比起来,是另一番风致。


循着吉他的声音,朝前走去,我看见,一微胖的大男孩,抱着一把吉他,自弹自唱,一穿着汉服绾着头发的清瘦男孩坐其左。


我静静地站在前方,一曲歌罢,送给这位歌手掌声。


歌手无言,旁边,一观众抬头看我,开口问:“兄弟,你很懂音乐?”


我点头:“不太懂,我喜欢听,特爱听民谣,特爱听赵雷。”


歌手表情憨憨的,他拨动吉他,继续唱歌。


一个三十出头的听众,看着我说:“兄弟,坐,喜欢他的歌,我们坐着,认真听。”


又是个爱音乐的大男孩,走到他身边坐下,我们从未相识,没有做任何介绍,他便开始喋喋不休,飞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跟音乐相关。


多了一个粉丝,歌手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喜悦,他还是古井无波的表情,舒缓地拨动手指,静静地唱着歌。


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近处的烧烤摊旁,一对中年夫妻由拌嘴演化为拳脚相向,无数精神荒凉的好事者围观着,甚至喝彩着。


我们的目光,在这对厮打的中年夫妻身上瞬间掠过,我说:“我们不管,大哥,你继续唱,我们继续听。”


身边的大男孩说:“大哥,继续,这是个浮躁的世界,我们,只要你的音乐。”


歌手笑了,第一次见他歌唱之余,脸上露出笑容,之前有匆忙路过的行人在他的吉他袋子里丢上零钞,他都未曾抬头笑笑。


憨憨笑过之后,歌手开始弹唱,歌声掩盖了街道的车流繁华,掩盖了俗世的声音。


听完,我漫步离去。


整个夜晚,我都在回忆,这个黄昏,我收到的独特礼物。


0002


第2章 黄漂东子


歌手叫东子。


东子的故事,我后面再讲。


我跟东子,有绕不开的一个朋友。


胖哥。


第一次见到胖哥,是16年7月。


我在电厂家属区游泳池游泳完毕,步行回到黄桷坪小水池出租房,路过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看到一家叫“荒诞”的茶馆。


我不懂茶,喜欢喝茶。


喝茶,养胃,解暑。


荒诞茶馆,门面不大,就在福星楼的对面,涂鸦的文字写着“荒诞”两个大字。


自顾走进去。


一个穿着文艺衫,留着小辫子,手上玩着星月菩提的老男孩接待了我。


他就是胖哥,荒诞茶馆的老板。


胖哥跟其他老板不一样,他的身上,少有生意人的精明算计和烟火气,更多的是一种文艺气息,年纪不大,却像个老艺术家。


胖哥招呼了我,给我介绍他的茶。


他懂画,懂茶,懂收藏,懂生活,懂女人,懂各种艺术。


我喝了三种口味的茶,一共十五块。


我们喝着茶,聊着天,初次见面,却像早已熟悉的老朋友。


胖哥是学美术的,我是学中文的,我们一聊,还是校友,都是在西南大学念的书,有两年都在学校,只是当时不认识。


胖哥和我聊绘画,聊音乐,聊哲学,聊西方小众电影。


我们喝着茶,墙壁上的电视机,播放的是西班牙的小众电影,有点颓废的文艺气息。


和胖哥熟悉之后,我成了荒诞茶馆的熟客,时常去荒诞茶馆喝两杯茶,跟胖哥聊聊天,也认识了一群胖哥的朋友,还有他的老婆张大姐。


胖哥的朋友,也是一群艺术家,或者是黄漂,大家追逐着艺术梦想,白天睡懒觉,起床就是吃饭喝酒吹牛,夜深人静的时候趁着灵感创作画画。


胖哥懂茶,懂酒,懂生活,他厨艺很好。


好几次,在胖哥的荒诞茶馆,我们喝着茶,聊着天,吃着他亲自下厨烤的披萨,那味道不比必胜客的差。


还有几次,在荒诞茶馆烫火锅,东子现场弹吉他唱歌,胖哥抽着水烟,吞云吐雾,歌声在黄桷坪的夜晚和街头弥漫。


火锅的汤底,来源于苟味道老火锅,这是黄桷坪的一家老店,开了二十多年。


黄桷坪涂鸦一条街对面,一个超级不起眼的小巷道下石梯子,下方就是苟味道老火锅。


东子是黄漂。


他是青年画家,他的画,被艺术馆收藏过,一幅画卖了三万块钱。


他参加青年书画展,得过大奖。


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之后,东子拒绝了家里给他安排的小县城初中美术老师的安稳工作,留在黄桷坪当黄漂,追求他的艺术梦。


东子很有艺术思想情怀,坚守他自己的艺术见地,时常因为艺术见地的分歧和胖哥他们争吵个面红耳赤。


最开始黄漂的那一年,东子过得很凄惨,在美院斜对面,租了个破旧的老房子,连厕所和洗澡间都没有,看在三百月租的份上,东子还是租了下来。


那段时间气温高,东子每天一躺下,就感觉背上背铁锅烙了一层皮,蚊子嗡嗡响。


在这种环境下,东子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天除了睡觉,就是画画、弹吉他、唱歌、喝酒,买不起好酒,就在黄桷坪夜市摊的杨记卤菜买半边猪耳朵加两瓶冰冻国宾啤酒,吃得个酣畅淋漓。


老家的父母,随时跟东子打来电话,问东子生活如何,东子都说过得挺不错,吃得好睡得香呢,父母催东子赶紧找个媳妇结婚生孩子,东子说别急,我不愁对象。


东子还真不愁对象,他哪怕过得穷困潦倒,但天性乐观,风趣幽默,会画画,会弹吉他会唱歌,还会讲段子,很是遭女孩子喜欢呢,尤其是美院学艺术的女孩子,很多都喜欢东子这样的才子。


那段日子,东子过得穷困潦倒,但对艺术的执著,没有打垮东子。


一开始,画卖不出去,总得生活,东子就去美术培训机构做老师,一个月能拿七八千月薪,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


当了两个月的培训机构老师,东子就做不下去了。


东子更爱自由,爱艺术,当培训老师,太死板教条,不是他要的生活,也耽误他的创作和艺术梦。


辞职半月,东子没钱了,捉襟见肘之下,他苦苦思考,该怎么度过这最难的关口。


那段时间东子的心情有些烦闷,画卖不出去,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苦逼,连买猪耳朵的钱都快拿不出来了,他也在思考,自己的坚持到底还有没有道理。


这天,东子背着吉他,带着小音箱,趁着黄昏的时候,来到美院门口,摆好架势开始唱歌。


夜市摊已经开张,川美的学生,还有附近的居民,以及外来的青年,都来到了黄桷坪夜市摊,吃烧烤、乐山钵钵鸡、麻辣烫、张飞牛肉米线,喝冰冻啤酒,划拳吹牛。


偶尔也有一辆辆越野摩托车呼啸而过,给黄桷坪的夜晚增加了更多的生气。


东子还没吃饭,他开始唱歌。


东子爱唱歌,在美院念书的时候,他还拿过学校的十佳歌手前十,每年的黄桷坪新年艺术文化节,东子都去参加了的,还做了电吉他手。


东子心情好的时候,会弹吉他唱歌,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弹吉他唱歌。


今天,东子的心情就非常不好,他弹着吉他唱着赵雷的民谣。


东子爱赵雷的歌,赵雷歌里面的那种沧桑感和市井气息,是东子最喜欢的。


东子表面上乐观开朗,风趣幽默,内心深处,也有艺术人的孤独,他在最孤独的时候,就喜欢听赵雷的歌。


东子唱了《南方姑娘》、《画》、《赵小雷》等歌,当时赵雷火遍大江南北的《成都》还没有出来。


唱着歌,东子的情绪,带入了赵雷的歌词,歌声和吉他声,在黄桷坪的夜市街弥漫。


有三两个听众,驻足在东子的面前,听着东子唱歌,更多的行人匆匆,来去如风。


东子的歌声很好听,他的音色很特别,嘶哑、低沉,还富有磁性,把赵雷的歌,演绎成了另外的意境。


有几个人路过,听了一曲,给东子的吉他袋子里丢下几块零钱。


东子不由苦笑。


他,不是来卖唱的。


没想过收钱。


有人给钱,他倒也没拒绝。


那晚,我正好下班,从铁路中学前大门走出来,步行穿过四川美院后大门,进入美院校园内部,一路看了美院的红墙绿瓦和绿树成荫,走到美院的前大门附近,就听到了东子的歌声。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东子,当时胖哥的荒诞茶馆还没有营业,我和胖哥和不认识。


东子正在唱《已是两条路上的人》,这也是赵雷的成名曲。


“如果你非要离开,那我就当你死了,告别的话再不用说了,你尽管走的干脆一些,我不会埋怨挣扎,因为这两年我已经闹够了,我会在安静时难受,在不眠的床上想你,如果我非要责怪,那你就当我是个孩子,原谅我当你死了,因为想你已没有意义,我会在凌晨时候散一散步,等着第一家早餐开门,我会养个动物填补我的寂寞,虽然它却不能与我共枕,我不能不感谢你,否则我就是一个小人……”


我,循着歌声,来到了美院之外,看到东子正坐着弹吉他唱歌。


我驻足,认真听。


还有个三十多岁的大哥,也在听东子唱歌。


隔壁的烧烤摊,有一对中年男女,正在吵嘴,越吵越大声。


东子继续唱歌。


我不时抬头,看向那对吵嘴的男女。


三十多岁大哥看着我,说:“认真听歌吧,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听一首歌,比什么都好,他们爱吵,就吵吧,这种人,要吵一辈子!”


大哥的话,我深表同意。


不再听隔壁的吵嘴,专心听东子唱歌。


等东子唱完了这首歌,他收起吉他和音响,就离开了,也没有跟包括我在内的粉丝打个招呼。


东子,就是那孤独的行者,寂寞的青年艺术家。


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东子,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叫东子。


后来我多次路过黄桷坪美院老校区大门口,却再也没有看到东子弹吉他唱歌。


直等我认识了胖哥,东子也时不时来参加胖哥组织的聚会,我才再次见到东子。


东子在荒诞茶馆一开口,我就听出来了,我说一年前,我听过你唱歌。


东子已经记不得了。


第一次听东子唱歌,是黄昏。


那是黄昏的礼物。


偶然,得到的一份礼物。


在行人匆匆的城市,东子的歌声,短暂慰藉了我无处安放的灵魂。


我到了黄桷坪邮政所门口,在夜市摊杨记卤菜买了一节卤大肠,再去对面的张飞罐罐米线点了一份番茄猪肝烫饭,要了一瓶乐堡啤酒。


猪大肠,猪肝汤饭,乐堡啤酒,充实了我的胃。


东子的歌声,和赵雷的歌声重叠在一起,也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吃饱喝足,回到了小水池出租屋,我倒头就睡。


第二天是周末,我起床码字,听了一上午赵雷的歌。


0003


第3章 东子和胖哥二三事


东子交了不少女朋友,都是川美的学生,他的小师妹。


东子虽然过得穷困潦倒,这毫不影响学妹对他的崇拜。


东子,成了川美的传奇,茶余饭后的谈资。


黄漂了近一年,东子迎来了曙光,他的画,被收藏了,他参加青年书画展,也开始获奖了。


来买东子画作的收藏家、商人也越来越多。


东子的名气,在黄桷坪和美术圈都越来越大,他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有了不错收入的东子,退了三百月租的老房子,换了个一千二月租的套房。


东子倒不是赚了钱就奢侈,三百月租的老房子洗澡都不方便,住着实在是太憋屈了。


住进一千二月租的套房,东子就开始带女朋友回‘家’了。


东子,还是早上睡懒觉,中午起来吃饭,下午喝茶,晚上喝酒吃肉,再画画,他的灵感爆棚,那段时间画了不少优秀作品。


东子又开始在川美前大门黄桷坪夜市摊入口唱歌了。


他还是爱唱赵雷,有时候也唱唱许巍。


一年半载,东子还给老家的父母寄点钱,父母知道东子日子过得不错,对他的操心也少了许多。


我和东子的深入交往,是和胖哥认识半年之后。


那天夜里,我去胖哥的荒诞茶馆买茶。


胖哥说,来了一批好茶,云南的小青柑普洱茶,这是我最爱喝的茶。


到了荒诞茶馆,不着急走,和胖哥喝茶吹牛。


没多久东子来了,东子身上酒气熏天。


那个时候,我和东子已经认识多久,我们天南海北吹牛,到最后为了一个教育热点话题吵了起来。


我们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要大打出手。


到最后,胖哥调解,端起酒杯,一笑泯恩仇。


喝了酒,气也出了,情绪也好转了。


我和东子都没生气了,哪曾想东子竟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我和胖哥大眼瞪小眼。


不明白东子的脑回路。


怎么好端端的哭了。


“东子,你别哭啊,你要是觉得没吵过我不爽,我们再吵一次好不好?”


我蹲下身,对东子说道。


“兄弟,我失恋了!”


东子马上抓着我的胳膊,在我衣服上擦眼泪。


“失恋?你不是经常换女朋友吗?何来失恋?”


“兄弟,这次,我是认真的,我失恋了,女人,真是复杂的动物啊,你对她,她嫌弃你,抛弃你,你对她差,凶她虐她,她对你不离不弃!”


“哈哈,东子,你也有痴情的时候啊,你是情圣啊!”


“东子是打了一辈子雁,这次被雁啄了眼睛!”


……


胖哥的媳妇叫燕子。


燕子是地道的重庆妹子。


燕子是巴南区人,读的美院设计系。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胖哥来到黄桷坪当黄漂。


燕子当时还在读书,设计系大四。


燕子喜欢设计,最喜欢服装设计。


胖哥和燕子相识,也是一场偶然。


有天黄昏,胖哥去美院操场散步,不熟悉厕所,就抓住路过一姑娘问路。


那姑娘,就是燕子。


那是胖哥和燕子第一次相识。


两周后,在501艺术基地一次青年画家展览现场,胖哥是嘉宾,燕子是志愿服务者,两人第二次相识。


两月后,在喜马拉雅书店,胖哥和燕子第三次相识。


第四次……


胖哥和燕子牵了手,开始处对象。


半个月,见家长。


一开始,燕子的父母,不同意女儿和胖哥交往。


胖哥家在北方,一个人在黄桷坪飘荡,无亲无故,最重要是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燕子的父母不放心。


胖哥当场喝了一大口啤酒,立下军令状,两年内在重庆买房,给燕子一个踏实的未来。


燕子父母,只当胖哥是画大饼,倒也没有揭穿胖哥,就顺着胖哥的话说下去,答应两年内胖哥买房就成。


燕子都以为胖哥是吹牛逼。


哪晓得,胖哥还真做到了。


从那天起,胖哥变了个样,白天去艺术培训机构做老师,晚上自己画画,还在网上接活儿做设计。


胖哥的收入渐渐增长,他花钱越来越节省,对燕子不节省。


燕子看到了胖哥的转变。


燕子的父母,也看到了胖哥的态度。


不到一年,胖哥攒了一笔钱,首付房子还不够,燕子父母就拿出一笔钱,凑一起买了套房子,写胖哥和燕子的名字。


新房还没装修好,燕子就怀上了孩子。


胖哥和燕子,顺理成章结了婚。


几年后,胖哥都再买了好几套房一辆车。


日子越过越红火,胖哥想更安定下来,他也放不下艺术梦,就盘下了门店,开起荒诞茶馆,老熟人、老朋友、艺术家、美院学生成为他的客人,倒也能够支撑他的生意。


燕子开始做服装生意,她自己设计服装,在荒诞茶馆附近开了一家特色服装店,美院的小女生特别喜欢燕子设计的服装。


0004


第4章 网红书店


黄桷坪,卧虎藏龙。


有美院教授,知名艺术家。


有黄漂。


有艺考学生。


有小店老板。


青宏书店杨老板,是最特别的一位。


他曾经是打铁匠。


现在是书店老板。


打铁匠的日子,成了过去,杨老板在打铁的早些年,开始收二手书,后来他开书店,自己学画画,学品画品书法,他成了民间艺术家。


青宏书店,也成了新的网红打卡点。


我和杨老板相识,是几年前。


当时,我还在川美对面的福星楼租房。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最喜欢去旧书店淘二手书。


杨老板的青宏书店,有太多的二手书、字帖。


第一次去杨老板的青宏书店,是王老师带路。


王老师是我的同事,是个爱读书爱书法的前辈。


王老师还是我的校友,八几年西南师范大学的高材生。


那个年代的西师本科生,是真的牛。


从上班开始,王老师就热心对我这个晚辈,我们相见如故,聊文学、聊生活。


王老师除了看书,写字,喝茶之外,还喜欢舞文弄墨,曾经出过散文集。


有一天 我说,想去买书。


王老师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王老师带我去的,正是青宏书店。


那是我第一次去青宏书店,也是我第一次认识杨老板。


我多少次走过邮电支路,多少次路过青宏书店,就是没有进去过,不知道在黄桷坪涂鸦街,还有这么一个二首老书店。


路上,王老师就给我讲了杨老板的创业故事和艺术情怀,我对这个中年汉子由衷敬佩,艰辛的生活没有磨灭他心中的阳光,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王老师对杨老板介绍:“老杨,这是小张,我办公室的小年轻,他是个文学青年!”


“小张,你好!”


一脸憨厚和气的杨老板,朝着打过招呼。


“杨老板,你好,我选几本书!”


我开始选书。


王老师的介绍,让我有些汗颜。


我真不是什么文学青年,我觉得,我就是一俗气的八零后,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工作而忙碌。


在杨老板的青宏书店,我选了好几本旧书,都是我喜欢的武侠小说,有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有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还有金庸的《笑傲江湖》。


和杨老板认识之后,我多次到青宏书店淘书,和杨老板成了忘年交。


杨老板跟胖哥、东子、燕子这些科班出身搞艺术的不一样。


东子他们更狂野豪放,有自己的观点,剑走偏锋。


而杨老板,他都不像个艺术人,只是个安静的中年,默默守着他的书店,养育一家人。


后来,有媒体报道了杨老板的创业故事,杨老板出名了。


青宏书店成了重庆网红书店之一,成了黄桷坪的打卡地,杨老板也成了重庆人眼中的网红人物。


出了名的杨老板,他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安静收书、买书、钻研书法和美术,养育一家人。


黄桷坪,有不少杨老板这样的小人物,他们的故事,就在身边,让人感动。


0005


第5章 小七的爱情


小七是个北方丫头,符合北方姑娘那大大咧咧的性格。


小七长得很娇小,又有南方姑娘的婉约气质。


小七,是我的同事。


当年,小七是为了爱情,留在了重庆。


她和男友,大学相识、相恋,走在了一起。


小七的男友,是他们县的传奇。


他是县高考理科状元,考入西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他是电脑爱好者。


他带着“别人家孩子”的光环,来到西南大学。


他叫小五。


小五和小七相识,是一场偶然。


在8教学楼,小七上自习课,带着笔记本电脑。


小七的电脑坏了,正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小五来到了身边。


“同学,我帮你修电脑吧?”


小五看着小七,语气温柔。


那是小五和小七,第一次相遇。


后来,小七跟我讲,她和小五相恋,就是喜欢小五的那一双眼睛。


初次见面,小七就被小五的眼睛所吸引,那是一双非常有神韵的眼睛。


小五很快就鼓捣好了小七的电脑,两人还留了电话和qq。


半年后,小七和小五,才正式开始恋爱。


两年后,分手。


小七,本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亲戚老师眼中的骄傲。


哪曾想,来到了大学,卧虎藏龙,人才辈出,小五,显得泯然众人。


小五的兴趣,从计算机软件,转移到了网络游戏。


沉迷于网络游戏之后的小五,彻底堕落,考试挂科、补考、降级、辍学,直到患上忧郁症。


小七的温柔与理解,都没能够让小五拨开云雾见光明。


小七和小五的感情,也走向了危机。


小七不嫌弃小五,是小五自暴自弃,觉得配不上小七,他开始逃避、躲闪,不见小七。


小五退学之后,小七去了小五的家,找到小五的父母,表达想要和小五长相厮守过日子,只要小五愿意,她不介意小五没学历没工作,只要两人相爱,开开心心在一起就够了。


小五的父母,非常心疼小七这丫头,也支持儿子跟小七在一起。


只要儿子和小七在一起,小五的父母,愿意给他们买一套江景房。


小七以为,她和小五的幸福生活就要来了。


有漂亮的江景房,有相爱的人,这就是小七要的简单幸福。


小七的幸福,没有如愿。


小五,不配合。


那一场幸福,对小七来说,只是一次幻想。


是小七对美好人生的幻想。


是小七对浪漫爱情的幻想。


是小七对青春时代的念想。


小七回黄桷坪,当天正是七夕节,中国的情人节。


情人节失恋,这是对小七的爱情极度讽刺。


当天,太阳很大,气温很高。


黄桷坪的夜,很热。


光膀子的中年大叔,在烧烤摊吃韭菜喝啤酒,和朋友吹着牛逼,聊着几千万的大生意,嘴里都是认识这个认识那个,全区领导都是他好朋友。


我和小七,就在烧烤摊,吃羊肉串,喝啤酒。


一起的,还有菲儿、小瑞哥。


菲儿和小瑞哥,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以前,我们都挺讨厌烂吹牛逼的中年男人。


今夜,听着中年男人吹牛逼,我们觉得很自然很亲切,这一切,都是那么具有烟火气息。


小七平时不喝酒,这天晚上,小七喝了不少。


我,菲儿,小瑞哥,陪着小七,不醉不归。


大半夜,喝酒、划拳、吃烤串。


小七吃了很多,都是重口味。


烤脑花、大腰子,都是小七的最爱。


小七的口味,跟她文静的外表不一样。


小七这姑娘,倒也拿得起放得下。


一顿酒,睡个半天,她就走出了失恋的阴霾。


从此,小七走上了相亲道路。


小七的相亲路子很广,驾校教练的儿子、保险公司销售、大学老师、公务员、医生、警察都有。


小七找对象有个基本要求,不能要近视眼,戴眼镜的就是不行,这是她的条件,也是他父母的条件。


只要不近视,男的,活的,都可以先了解看看。


后来,小七跟强哥恋爱,走进了婚姻殿堂。


强哥是军人,转业后在公安系统上班,不戴眼镜,外形阳刚,为人豪气。


和强哥第一次相识,在黄桷坪屠宰场绿色毛肚火锅店。


我,小七,小瑞哥,菲儿,旺仔,翔哥,一次吃火锅。


强哥下班晚到,加入火锅大军,和我们一起喝了好几瓶冰啤酒,还抢着买了单。


强哥很耿直,他是个百事通,本职工作是自不用说了。


强哥懂装修,懂修车,懂江湖骗局。


我和强哥,成了好朋友,我在强哥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些私事儿,我也没少找强哥帮忙。


婚后,小七很幸福。


强哥很宠她。


三年,小七给强哥生了两千金。


强哥豪气仗义,爱酒爱肉。


工作之余,强哥时常喊我小酌两杯。


小七幸福,我们看在眼里,真心祝福她。


0006


第6章 如故咖啡馆


最开始,小七住在黄桷坪,四川美院对面的黄桷印象,紧挨着梯坎豆花。


婚后,小七和强哥,在这小房子还住了一段时间。


没多久,小七和强哥搬到了新家。


我和强哥在黄桷坪的最后一次聚会,是他北京的战友来了重庆,强哥请我们在梯坎豆花吃午饭,再去附近的小茶吧喝了茶。


梯坎豆花的粉蒸羊肉,无比美味,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我喜欢吃羊肉。


梯坎豆花的粉蒸羊肉,胡记蹄花汤的红烧羊肉,还有邮电支路的简阳羊肉汤锅,都是我的最爱。


第一次吃简阳羊肉汤锅,就是我,小瑞哥,还有小七,菲儿一起。


现在,简阳羊肉汤锅搬到了广厦城九龙美食广场,变成了‘聚财江湖菜’,主要经营江湖菜,冬天再加一个羊肉汤锅。


我和小瑞哥、小七、菲儿,第一次四人聚餐,是八年前的夏天,在杨家坪转盘的江二娃串串店。


那是我们第一次吃江二娃串串。


江二娃的隔壁,是十里香串串。


不管是江二娃串串,还是十里香串串,都是重口味,很符合我们这种喜欢吃辣的吃货。


小瑞哥是湖北人,身材瘦高,是个帅哥,时常穿一身运动服,篮球、足球都很厉害。


我和小瑞哥,是最要好的兄弟。


我们一起上班,一起吃喝,一起打球,一起逛重庆城区的景点。


那个时候,我是单身狗,他是异地恋。


黄桷坪的天府鱼庄和新市场的王嘉鱼府,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


梯坎豆花、胡记蹄花汤、简阳羊肉汤锅、苟味道老火锅,还有广厦城的烤鱼店、江湖菜、火锅店,都是我们最爱光顾的地方。


小瑞哥后来考研去了武汉,毕业留在了武汉工作,偶尔还要回重庆一趟。


那个春天,小瑞哥回来,我们相约,白天去了江边的如故咖啡馆。


如故咖啡馆,位于黄桷坪的长江边上,从龙吟路旁楼下洞子穿过,一直往江边走,直到穿过铁轨下去,再走50米就到。


位于长江边上的如故咖啡馆,布置很有文艺气息,约上三五个朋友,或喝喝茶、或吹吹牛、或静静地欣赏江景,都很惬意。


我和小瑞哥,在如故咖啡馆,找了个位置坐下。


日光透过黄桷树,投下了一点点剪影。


我点了一杯小青柑普洱茶,小瑞哥点了一杯茉莉花茶,再要一份坚果、牛肉粒、话梅,吃着小吃喝着茶,晒着太阳看江景。


有吉他手,弹着木吉他,唱着民谣,宋冬野的《董小姐》。


歌声舒缓。


小瑞哥说:“这地儿,是真不错,以前怎么没发现?”


我说:“这是才营业没多久的,几个美院毕业女生设计的这地方,破旧却带着文艺气息,古老带着浪漫气息!”


“嗯!”


小瑞哥不置可否点了点头。


小瑞哥拿起手机,搞了张自拍,再拍茶、老木板、江景、自行车、轮胎……发了个朋友圈,收获无数点赞。


除了如果咖啡馆,小瑞哥不知道,黄桷坪多了好些个打卡地。


原本经营了二十多年的交通茶馆,突然火了,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迪丽热巴等明星,前来黄桷坪拍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来到交通茶馆、胡记蹄花汤取了景,当天黄桷坪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粉丝无数。


还有黄桷花园门口下方的松针小笼包,每天晚上都有数十人排队,还有浙江小伙开车不远千里而来买包子。


松针小笼包开了些年,这段时间开始火。


抖音短视频,捧红了好多好多老店。


松针小笼包的老板舒先生是八零后,他是用心做包子的人。


店铺成为网红店,有偶然,更多的还是必然。


晚上,我和小瑞哥,来到了直港大道路口的‘醉刘小酒馆’,点了几个江湖菜。


火爆青蛙、红烧鳝段、双椒黄喉、风味排骨,再加一个糯米酒一个青梅酒。


醉刘小酒馆的味道特别特别好,装修风格也特别雅致。


小瑞哥说:“我在这里呆了几年,还是第一次来这儿,我们对九龙坡,对黄桷坪,了解还是不够全面啊!”


“哈哈,哪有什么全面,一切都是浮云……”


我笑了笑,喝了一口青梅酒。


我和小瑞哥,都适可而止,没有喝多少酒。


放在几年前,不醉不归。


各自都成家立业了,多了份责任,多了份稳重,不再是当年的小年轻了。


小瑞哥,是个好同事,好哥们,好丈夫,好父亲。


0007


第7章 忘不了的乡愁


在主城呆久了,我常常怀念我的故乡。


九龙坡,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爱九龙坡。


梦中,我也时常思念故乡。


我的故乡,在渝东南某区某小山村。


童年的记忆,就停留在小镇和小山村。


曾经,我带乔乔去过我的老家。


乔乔,是我朋友。


在黄桷坪开艺术工作室。


她从小在九龙坡长大,是九龙镇人。


她爱艺术。


她的爷爷,还是楹联高手。


楹联,是九龙坡九龙镇的文化特色。


九龙镇,是中国的楹联之乡。


乔乔就生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


她要去我老家的濯水古镇采风,了解一下区县的文化艺术,寻找一下创作的灵感。正好碰到国庆假期,我们就一起,她开车出发。


我们在濯水古镇转了半天,乔乔认真观察,还拍了很多照片。


我们在古镇吃了马打滚、米豆腐、绿豆粉、煨锅鸡杂。


这些都是我的家乡特色美食。


“濯水古镇,其实也就这样啊,人工打造的古镇,很一般啊!”


乔乔有些疲惫,在吃绿豆粉的时候,她看着我,说道。


“乔乔,你要寻找艺术创作灵感,其实不应该来这种旅游景点,应该去我老家,那种原生态的古镇,没有经过任何旅游开发,也许你还能够找寻到一些灵感!”


我对乔乔说道。


“你老家?”


乔乔瞪大眼,马上拉起我就说:“走!”


我和乔乔,直奔我老家小镇,离濯水古镇近一百公里。


到了我老家,我让乔乔把车停在梁桥附近。


路过梁桥的时候,我指着桥的另一头,介绍道:“对面就是老街了,这老街有上千年的历史,老街的传统木楼、阁楼、吊脚楼,也有好几十年的历史,老街的青石地板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条传统的民俗风情街,能够看出原滋原味的乡村小镇特色!”


“嗯……”


乔乔点了点头。


听到我这么介绍小镇的老街,乔乔对老街的兴趣是越来越浓。


到了老街,看着木头阁楼、吊脚楼、瓦房,还有脚下的青石地板,乔乔兴致浓浓。


“乔乔,你看,这家转角饭馆很出名呢,开了有二十多年吧,我小学念书的时候生意就很火爆,现在小镇青年很多外出打工了,镇上的这些小饭馆的生意也不如以前好了,这家转角饭馆倒是一直开着,这家店的水煮牛肉味道特别好!”


我指着街头转角的一家老店说道。


“嗯!”乔乔点了点头,说道:“等会,来尝尝!”


“好啊!”


我说道。


继续带着乔乔,在老街行走着。


到了转角处,再转弯,还有一截老街,走完这截老街,到了尽头处,就是一片麻柳树,还有一所小学。


镇中心小学。


我指着镇中心小学的大门,对乔乔介绍道:“乔乔,这是镇中心小学,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念书呢,我在这里度过了六年快乐的童年时光,学校外的这些麻柳树,也是我们荡秋千的地方,还有这条小河,我们放学后就在河里抓鱼、抓虾、捉螃蟹,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童年的时光是真的快乐,无忧无虑,只想着玩耍,现在回想起来,那才是最美的时光啊!”


我回忆着美好的童年,陷入了沉思。


转完了小学校园,我和乔乔,去了转角小饭馆。


刚才就说好了的,在转角小饭馆吃午饭,吃红烧牛肉。


到了转角小饭馆,找了张桌子坐下,我点了一份红烧牛肉,一份红烧肥肠,一份凉拌猪耳朵,还有一份酸菜豆腐汤,再要了两碗洋芋四季豆箜饭。


箜饭是我家乡的特色美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喜欢做箜饭。


乔乔这几天住在我的家里,几乎每天都能够吃到箜饭,主要是洋芋箜饭。


用腊肉的油炒了洋芋,再做箜饭,这味道是好极了。


除了腊肉洋芋箜饭之外,四季豆箜饭,豇豆箜饭,红薯箜饭这些都是小镇老百姓比较常吃的箜饭。


转角饭馆的红烧牛肉是招牌菜,牛肉和土豆一起红烧,口感软糯,味道鲜美,麻辣鲜香,特别好吃,特别下饭。


红烧肥肠和凉拌猪耳朵也做得非常不错。


还有酸菜豆腐汤的味道也是一级棒。


小镇的酸菜,跟寻常的酸菜不一样。


寻常的酸菜,是放入坛子里泡很久的老酸菜,也就是老坛酸菜面那个酸菜。


而小镇的酸菜,不放入坛子里泡,而是把青菜用水煮熟,再放入水里存放个三四天左右,就自然产生了一点儿酸味。


这种酸菜简单方便,吃法多样,有酸菜炒肉,酸菜炒肉,酸菜煮汤等多种烹饪方式。


酸菜豆腐汤的味道,特别香特别鲜美,豆腐也侵入了酸菜的酸爽味道,加点盐巴,那种酸酸的感觉爽口极了。


“这牛肉,确实不错……”


乔乔吃了一块牛肉之后,说道:“比大城市大饭馆的牛肉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是的!”


我点了点头,说道:“这种在镇上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味道都不差的,除了这里的这家老店,还有镇中学门口的刘记豆花饭的味道也非常好,刘记豆花饭的招牌美食就是豆花饭和高山碗碗羊肉!”


乔乔说道:“那,我们晚上就去吃刘记豆花饭呗,把刘记豆花饭的美食也享受一番!”


“好啊!”


我点了点头。


晚上去吃刘记豆花饭,我当然是没有任何意见的,他现在也没啥别的事儿干,就陪着乔乔逛一逛,倒也是挺不错的享受。


男人不太喜欢逛街。


但,陪美女逛街,那是另一番体验啊,没有哪个男人会拒绝陪美女逛街的。


当我陪着乔乔吃完了午饭之后,他们继续在小镇转悠,把老街都转完之后,我说道:“乔乔,我带你去张氏庭院吧!”


“好啊!”


乔乔很是高兴,说道:“我听过张氏庭院,这是一处古宅,是以前的地主修建的房子!”


“对!”


我点了点头,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呢?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没有!”


乔乔说道:“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我只是以前在报纸新闻上看到过关于张氏庭院的报道!”


我笑了笑,说道:“就是张氏庭院的石狮子被偷的新闻吧?”


“对对,就是那个新闻!”


乔乔不迭点头。


我说道:“那是两年前的事儿了,几个小偷用吊车把石狮子偷走了,还好警方及时破案,抓到了那几个犯罪分子,把石狮子给找了回来,张氏庭院的石狮子可是文物呢!”


我一路给乔乔介绍张氏庭院。


到了张氏庭院,乔乔看到了张氏庭院的外墙和枪眼,都叹为观止。


在这样的小地方,百年前的地主能够修建这么一座恢弘大气的庭院,那是真的很不错,很牛x了,足以见得当时这个地主的富有程度。


张氏庭院是开放式的观赏建筑,我和乔乔进入了大门,就看到了几尊巨大的石头狮子,雕刻得特别漂亮,真的是美轮美奂,确实是精致的石雕艺术。


石狮子之上,支撑着巨大的木头,也支撑着整个建筑的主体格局。


乔乔拿出手机,不停拍照,还发了朋友圈。


走进去之后,就是个巨大的四合院天井。


天井是用青石铺砌而成的,非常的古典大气,每一个房间也显得恢弘大气。


两人花了二十来分钟,才把整个张氏庭院转完,这还是因为我以前来过好几次,对张氏庭院很是熟悉。


要是我对张氏庭院一点儿都不熟悉的话,他想要带着乔乔在二十分钟内把张氏庭院参观完都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我和乔乔走出张氏庭院,朝着镇中学的方向走去。


来到了镇中学,我带着乔乔进去参观了一圈,再带着乔乔在镇中学里面的小河沟走了一圈。


我介绍镇中学的小河沟,告诉乔乔:“我们念初中的时候,就爱来这里面玩,喜欢在这河里游泳、抓鱼、捉螃蟹,有一次中午我们出来游泳,有个同学还抓到了一条两斤多重的菜花蛇,拿去卖了几十块钱呢!”


“你们念书的时候,真有意思,乡村条件虽然艰苦,可比城里的乐趣多多了,我们小时候念书,可没有这么好玩,我们都是做不完的练习题,上不完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都被占据得满满的,一点儿休闲娱乐的时间都没有,哪能够像你们小时候这么放飞自我呢?”


乔乔带着一点向往的神色说道。


我点点头,说道:“这个是,城里的孩子都被压榨得厉害,主要是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这么长,哪有什么起跑线?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光看起点啊,要看你的韧性,你的坚持,看你最后能够走到什么样的地步,就算是起跑线低一点也没关系的!”


乔乔说道:“确实是这样,我,你也可以的,以你的能耐,你日后的成就,一定在我爸爸之上!”


“你这么夸我?”


我笑了笑。


都回到了故乡,自然要回一下农村老家。


我时常怀念的故乡。


怀念故乡,那个萌芽我生命的地方。


我带乔乔,回了趟老家农村。


之前,家乡很落后,没有公路,上学要走好几公里山路。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村村通公路。


乔乔开着车,载着我回了乡村老家。


三年未回,心情格外不同。


小时候,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放学回家又走一个多小时路程,遇到下暴雨发洪水的天气,过不了河得绕路走两个多小时,那时候条件艰苦却不感觉累,上学放学路上小伙伴们一路欢呼打闹、奔跑嬉戏,下河摸鱼捉虾抓螃蟹,天气热了在河水里滚一遭,求学的艰辛与烦恼早就抛在九霄天外。


童年的幸福,最快乐的时光是暑假,公鸡打鸣就起床,提着柴刀上山砍一捆柴,坐在柴禾上顺着山梁往下滑,到了河沟再抓几只螃蟹,或钻山林里采摘野生菌。


野生菌品类繁多,口味最鲜的有乔巴菌(牛肝菌)、阳雀菌(羊肚菌)、鸡蛋菌、鸡油菌、九月香(松乳菇)、红菇、青头菌、石灰菌(白乳菇)、奶浆菌、刷把菌(珊瑚菌)、黄丝菌、平菇(长在烂木头上的野生平菇)。河里的鱼有鲤鱼、鲫鱼、小白鲢,还有最多的巴岩鱼(一种附着在岩石上的小鱼)。


夏天,清晨时分钻进树林,采摘野生菌,一两个小时就是一背篓,吃不完的切片晒干,留着冬天炖猪蹄,要是运气好,碰到一树野生猕猴桃就“爽歪歪”了。正午时分牵着水牛下河,牛泡在水里,小伙伴们拿着箢篼在河沟或稻田里抓鱼。到了晚上,蛙声一片,比钢琴家的乐曲更动人,稻田边传来手电光,有人提着桶在捅黄鳝、抓青蛙。


冬天,放了寒假,家家户户杀年猪,馋了两个月没吃肉的孩子,能把刨猪汤吃个够,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冬日鸟雀隐去,竹鸡在树林里做窝,只要你愿意寻找,总能找到几窝竹鸡蛋,还能在密林里采摘盛开的香花(兰花),成片的树林中,处处是花香。


童年时光,物质条件贫乏,生活艰苦,好在村民的生活都差不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自由自在的山野小孩,庆幸没有把最美好的童年锁在钢筋水泥里面,没有把时光耗费在做不完的练习题和上不完的兴趣班上。


到重庆念大学之后,就很少回故乡了,大城市的繁华吸引着青春的少年,渐渐把故乡“忘”了。工作之后,更少回故乡,习惯了城市生活,偶尔想起故乡,那份思念越来越浓,这次回去,看到熟悉的山峰、云雾、树林、河流,心底的乡愁情绪蓦然而起。


这还是我小时候的故乡,那条河,还是那么清,那一座座山,云雾缭绕。


这又不再是我小时候的故乡,山林更茂密,村里除了多一条公路,多几栋砖房,跟十年前比也没大变化,留在农村的人更少,风景更美,却无犬吠与孩童嬉闹。


山村更冷清,公路边的野生板栗、山林里的野生菌都无人采摘。


这个季节,还有野生菌。


我和乔乔再一次钻进密林,采摘了一大袋野生菌,在路边打了一大袋野生板栗,那晚的一锅野生菌肉汤是我心中最久远的牵挂。


乔乔的收获比我多,她有了一番感悟,回到黄桷坪的艺术工作室,以我老家为蓝本,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获得了青年艺术大奖。


0008


第8章 走马古镇


我喜欢乡村,喜欢小镇。


我的第二故乡九龙坡,也有乡村和小镇。


当然,九龙坡的乡村和小镇,比我老家的乡村和古镇要发达很多。


西彭、白市驿、金凤、陶家、走马、铜罐驿、巴福……一个个小镇,我都去过。


西彭向葡萄,我去采摘过夏黑、玫瑰香。


去西彭吃过重庆第一家酸辣粉肠汤。


去巴福参加过交流活动。


最喜欢的,还是走马古镇。


走马,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我有故事,你可有酒?”


“酒,没有,茶,有,以茶代酒!”


这是我和老卓的相遇。


我们相遇于走马古镇。


走马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明代中叶开始鼎盛起来。因其北属巴县、西临璧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是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是成渝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往来商贾、力夫络绎不绝,也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


2008年,走马古镇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


走马古镇位于九龙坡区,处于巴渝中心地带,早在明代中叶便有驿站,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往返渝州、蜀都的必经之地。来往的行人把各种新鲜事也带到了走马古镇,不计其数的民间文化作品,故事也被创作出来,世代相传。


如今,走马古镇尚存的古驿道遗址、古街区、铁匠铺、老茶馆、明清建筑古戏楼和孙家大院,慈云寺遗址等。2008年走马古镇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专家组对其做进一步调研,筹备开发工作。


走马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明代中叶开始鼎盛起来。因其西临璧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是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是成渝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往来商贾、力夫络绎不绝,也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巴县志》记载的“(重庆)正西陆路八十里至走马岗交璧山县界,系赴成都驿路”,重现了走马镇的古驿道。“‘走马岗’事实上就是走马场的别称。”,因走马古镇修筑于一座形似奔马的山岗之上,自古以来,又被当地人称为“走马岗”。


走马古镇自古盛行说故事,喝茶,看川剧的习俗,文学气息尤为浓烈,街上随时能看见的老茶馆里围坐在一起,喝茶讲故事。


走马民间故事,是走马的文化名片,是九龙坡的文化名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和老卓,去走马古镇,听故事,了解文化传承。


我们坐在茶馆,喝着茶,听着故事,享受安宁的时光。


老卓是职业作家,他来走马古镇,就是专门来采集故事和资料,为他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做前期准备。


走马的夜,很静谧,我们行走在走马的街头,少了城市的灯火喧嚣。


走马古镇的民间故事说书人,有好几个知名人物。


每年元旦,走马民间故事说书人,都要来到黄桷坪交通茶馆说民间故事跨新年,这也是黄桷坪新年艺术节的一部分。


我曾多次去过交通茶馆,一杯茶,一碟瓜子,十六块钱,就是一个下午。


在交通茶馆喝茶、下棋、打牌九的人很多,以前是退休老头爱去这地方,现在的交通茶馆成了网红打卡地,去交通茶馆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有美院的学生,有全重庆的中学生,还有外来的游客,都爱来交通茶馆打个卡,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还有摄影爱好者,提着相机带着模特,来交通茶馆专业拍照。


0009


第9章 基层干部勇哥


何勇,勇哥,是我的老大哥。


勇哥是基层干部。


他在中梁山那边的一镇当干部。


我和勇哥的相识,源自一场火锅。


好哥们组局的火锅,在周师兄大刀腰片老火锅店。


那次,我了解到了勇哥的故事。


勇哥这种基层干部,构筑起了基层百姓的幸福。


清晨,百鸟鸣啼,晨风吹得树叶哗哗作响,晨雾渐渐散去。


村民早已开始劳作,趁着日头未出挑粪淋菜、下地锄草,几声狗吠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抹生气。


何勇坐在地坝长板凳上,左手捏着一支烟,右手拿着手机看信息。


“上周末发传单挣了八十块。”


“辅导员给我安排了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一个月有六百块。”


“谢谢爸爸,我不缺钱花,你把钱留个妹妹和弟弟用吧。”


看着女儿张晓红发来的信息,何勇露出微笑。


媳妇周春玲放下猪食桶,横眉冷对何勇:“又给她打钱?”


何勇点头:“是啊,她一个女孩子,在武汉读大学,花钱的地方多。”


“多多多,你就晓得多,你到底是哪个的爸爸呢,自己家姑娘幺儿你不管,别人家的姑娘你去管个啥球啊!”


周春玲瞪着眼,叉着腰,脸上带着怒色。


“你懂啥?我们姑娘幺儿我没管?”


“你管了啥?姑娘上个月就要买羽绒服,你拿不出钱,你推到这个月,这个月呢?”


“这个月,王家大娘生病,你晓得的,她儿子在工地上摔下来腿残了,她也是个可怜人!”


“何勇,你够了!”


“媳妇儿,别生气,别生气,下个月,保证下个月给闺女买新衣服,给你也买一件,我去开会了!”


何勇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朝着党政大院赶去,他要在九点之前赶到,开镇党政班子的晨会。


说是党政大院,实际上就巴掌大个地盘。


两栋上个世纪修建的古老建筑,墙体斑驳、破旧,室内是那种抹一把手就留一层白灰的石灰墙。一块泥沙空地,一个简易水泥台子,一根生锈铁杆的顶端飘扬着五星红旗。党政大院的背后,是一片森林,在森林的间隙之中有零星的空地,种植着玉米、红薯、花生。清晨,树林、庄稼地里布满露珠,鸟雀穿梭,唧唧喳喳,百鸟齐鸣。


党政大院环境简陋,颇有年代感,自然环境倒是十分优美。党政大院围墙外用红油漆写有几个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何勇是基层干部,镇副书记,分管思想宣传、农林水利、森林防火、农业生产等工作。


何勇自幼生长在何家沟,吃着何家沟的米、喝着何家沟的水长大的。


现在,何家沟村民提起何勇,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何清波家的勇娃子能干啊”,再叹息“可惜勇娃子他娘死得早没有享到娃的福”。


何勇是个传奇,六年前,他还是个农民,现在,他是有正式编制的基层干部,当了官儿,吃上了村民羡慕的皇粮,何家沟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出个当官的了。


到了党政大院,何勇停好了他的破旧摩托车,面对水泥台子站得笔直,对着国旗敬了一礼。


上班第一件事,是对国旗敬礼,这是何勇的习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习惯。


高中毕业后,何勇考上了省城的农科大专,因为家里穷,没能去念书,在冬季参了军。


进了部队,何勇自学念了大专,圆了大学梦。


对国旗的尊敬,是何勇骨子里的军人情节,他的心中永远忘不了参军入伍的那一幕,每每想起都热泪盈眶。


“何书记早!”


宣传委员小欧看到何勇,热情招呼,她的脸上永远是那副自信迷人的笑容。


“小欧早!”


何勇朝小欧打了招呼。


才八点半,何勇就来到办公室,先泡一杯浓茶,再翻出手机浏览九龙新闻客户端。


看了几条新闻,何勇的思绪始终无法集中,早上媳妇儿给他争吵的画面一直在脑海里回放。


何勇偶尔会怀疑,他选择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媳妇儿的偶尔牢骚和不理解,女儿和儿子的学费、生活费、书本费、穿衣费,一家人的日常开支,压得这个中年男人的背都有些驼了。


除却家庭的压力,老百姓的生活现状让他揪心,更让他操碎了心。


在武汉念书的女儿张晓红,并不是何勇的亲生女儿,是他认的一个干女儿。


张晓红也是何家沟的人。


张晓红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去世,留下她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五年前,何勇做基层扶贫干部后,深入了解了张晓红家的情况,爷爷重病,奶奶种点稻谷蔬菜,养头猪,勉强糊住一家三口的嘴巴。第一次去张晓红家,映入何勇眼帘的一幕让他的心脏像被针扎了一下那般刺痛。破旧的老木房瓦片稀稀拉拉,遇到下雨天四处漏水,猪栏牛圈蚊蝇密布,一条瘦的皮包骨头的大黄狗懒洋洋地趴在地坝边缘晒太阳。毫不夸张地说,张晓红家穷得连个老鼠都没有一个。


触目惊心的一幕,让何勇感叹、揪心,甚至愤怒。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不给低保户指标?镇里的干部到底在搞什么鬼名堂?


何勇马上给张晓红一家申请了建卡贫苦户,给了低保名额。


何勇关心张晓红,比关心自己的女儿还多,张晓红认了何勇当干爸。


现在张晓红在武汉念大学去了,何勇一直关心着这个干女儿,害怕张晓红在大城市念书缺钱,时不时给她打点生活费过去。


张晓红乖巧懂事,努力念书之余勤工俭学,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供自己念书。


张晓红常说:“爸,等我毕业工作了,我就好好孝敬你!”


“不,你不用管我,你以后有能力了,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你帮助的人!”


何勇每次都这么给张晓红说。


除了帮助干女儿张晓红,何勇还帮助不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


因为工龄短,在镇党政干部里面,他的工资收入手垫底的,媳妇儿还要在家养猪、养蚕桑、种蔬菜水果,两人的收入养着四个老人和一双还在念书的儿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上个月在县城念高一的女儿想买羽绒服,何勇拿不出钱,这个月又捉襟见肘,媳妇儿跟他闹也不是全无道理。


“过得像我这个苦的干部,不多吧?”


何勇抽了一支烟,内心感叹着。


当兵转业后,他拿到了十多万的补偿金,带着大姑婆介绍的女朋友(现在的媳妇儿)来到了上海。


媳妇儿进入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何勇进入了一家物流公司,在物流公司做过保安、后厨、仓库管理员,勤奋刻苦、踏实进取的何勇得到了公司老板的信任,慢慢混到了公司后勤部主管。


老婆给他生了大女儿和小孩子,事业起步,儿女双全。


儿女都在老家,交给了父母带。


除了思念儿女,何勇感觉人生很圆满。


何勇以为,他的人生将会在上海的物流公司度过大半辈子,等到告老还乡之时,带一笔钱回农村老家养老,看着儿女成家立业,安享晚年。


他设想的一切,因为秦书记的召唤而打破。


镇党委书记秦大河,曾今是镇中学的语文老师。何勇念初中的时候,秦大河正好当何勇的班主任,何勇念书刻苦、勤奋踏实、寡言少语,还写得一手好书法、下得一手好棋,颇得秦大河的喜欢。知道何勇家境贫困,秦大河拿出他微薄的工资支持何勇,还时不时带何勇去家里吃饭。何勇也很争气,初三毕业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算是给秦大河争了面子。


何勇跟秦大河的联系,一直都没有断过。入伍当兵之前,何勇提两只大公鸡去秦大河家,算是告别。那时候秦大河已经是镇中学副校长,何勇现在都还记得,当晚他在秦老师家,师父炖了风萝卜腊排骨汤,那一顿饭吃得何勇满嘴余香,饭后他跟秦老师下了一盘棋,在下棋的过程中,秦大河悉心教导他的话语,何勇现在都还记得。


“何勇啊,你小子,锋芒毕露,去了部队,要把持男儿的血性,也要注意遮掩自己的锋芒,好好干,以后有成就了,不要忘记是党和军队培养了你,要好好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回想起恩师的话,何勇每每眼角湿润。


何勇当兵之后,秦大河因为工作能力出众、为人低调谦卑、文笔好,被镇党委领导看中,通过区委组织部的关系把秦大河调到了黄沙镇当党政办主任。


当老师,当校长,秦大河都有一套。


从政当干部,秦大河照样有一套,他心系百姓,一切工作为了老百姓服务,工作业绩突出,得到了县、镇领导的认可,更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他一步一步走,最后坐到了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


2005年,是秦大河任党委书记的第三年,正好下面一个村党支书犯了点事情。镇党政班子开会,商讨选择几个合适的备选人员接村党支书工作。最终秦大河提了个人选,就是远在上海物流公司打工的何勇。


秦大河的提议,得到了镇党委委员们一致认可,倒不是因为何勇是秦大河曾今的学生这层关系。何勇政治身份过硬,爷爷是以前的民兵连长,父亲是老党员,何勇在部队也入了党。何勇当过兵,在部队还自考拿了大专文凭,部队经历和大专学历回村里当个村党支书,也是非常好。何勇在上海物流公司当管理,有大城市的视野格局,还有管理经验,这也是镇党政领导认可何勇的地方。


那天晚上,何勇在公司开完会,回到家洗了澡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接到了秦大河的电话。


秦大河单刀直入,把他的意图告诉了何勇。


跟何勇挂电话之前,秦大河说道:“何勇,还记得老师当年给你讲过什么吗?”


何勇:“记得,老师说过,以后有成就了,不要忘记是党和军队培养了我,要好好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秦大河:“好,很好,你还记得,现在组织需要你呀,凤池村的老百姓需要你呀!”


秦大河给何勇三天时间考虑。


等媳妇儿下班回到家,何勇就把秦大河给他打电话的事情一股脑倒了出来。


“什么?你疯了,你要回老家当村支书?”


媳妇儿瞪大眼睛,不理解何勇的想法。


何勇的主意已定,秦大河给他三天时间考虑,其实他在没挂电话的时候就想好了,他要回去,他要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媳妇儿却不能理解何勇的想法:“当村支书一个月才多少钱?你知道吗?不到一千块啊?我们好不容易在上海打拼了这么久,你好不容易当上了主管,你何必跑回山旮旯吃苦受罪?”


何勇:“我回去,不是为了赚钱的,我是去服务老百姓的!”


媳妇儿的不理解,何勇也明白,别说村支书了,就是有编制的基层领导干部月工资都才一千出头,他在物流公司当主管,现在工资加绩效奖金一个月拿到手都四千多了。


村支书又不是有编制的官儿,做的又不比有编制的干部少,得罪人的事儿一大堆,领的钱还少,完全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活计啊。


何勇最终说服了媳妇儿。


他就是个犟拐拐性格,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很快办理了辞职手续,在领导和同事不理解的目光之中,何勇跟媳妇扛着大包小包,踏上了上海回重庆的火车。


车上,媳妇儿一路都还在埋怨,撇着嘴沉着脸不愿跟何勇多说话。


何勇说:“媳妇,回去就能见两个宝贝了,我们的宝贝不用当留守儿童了,这不是很好吗?”


孩子是女儿最大的软肋,提到两个孩子,媳妇儿的脸色舒展开来。


回到村里,何勇做上了村支书。


何勇信心满满,却困难重重,他发现当村支书的难度,并不比当物流公司后勤主管的难度小,管理老百姓的难度也并不比管理后勤工人的难度小。


开始还有不少村民嘲笑何勇,说他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才回老家,更有传言说他贪污了公司的钱被老板扫地出门了。


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流言蜚语,何勇精神一度压抑,好在镇党委书记秦大河发现了情况,及时找到何勇,帮何勇疏导情绪,才让何勇熬过了最难的半年。


当工作理顺之后,何勇的真诚服务态度,也慢慢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接纳,村支书的工作开展起来相对顺利了一些。


除了村支书的工作,何勇还回归了农民的身份,他和媳妇儿亲自种田地,稻谷、玉米、洋芋、红薯、蚕桑、烤烟、黄豆、油菜、高粱都没有落下,还种植蔬菜、水果,养了几头猪,靠着辛勤劳作养一家人生活,卖点经济作物和肥猪攒点钱送孩子念书。


日子过得辛苦,钱也没有在大城市挣得多,何勇却干劲十足。


在上海的那些年,他得到老板的欣赏,一步步混上去,当上了后勤部的主管,工资收入也还将就,但他始终跟中国第一大城市格格不入。


面对上海的高额房价,他只能随意想一想。


两夫妻住着租来的老民房,电视机都是被淘汰不要的老牌子。


城市的灯火璀璨,外滩的繁华喧闹,黄浦江的波澜壮阔,都跟他没关系,他始终是个如流蚁一样的外乡人。


回到了农村老家,日子过得艰苦操劳,日晒雨淋做农活,苦口婆心做老百姓的工作,他却过得很快乐,父母在身边,儿女在膝下,幸福很真实。


几年的村支书经历,让何勇收获了无数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诉说。


当村支书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让何勇内心挣扎的一件事。


当年,何勇的爷爷是民兵连长,在何家沟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爷爷为人正派,刚正不阿,思维不懂得转弯,得罪了一些村民。


爷爷膝下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这儿子就是何勇的父亲何长贵。爷爷去世之后,四个姑姑都嫁出了村,父亲跟母亲刘秀翠成了亲,生了何勇。


刘秀翠是外乡人,何长贵无兄无弟,为人内向老实,何勇一家就备受欺负。


何勇五岁的时候,他家的鸡去了邻居何长海家的玉米地,啄食了何长海家的嫩玉米。何长海是个强势的人,他媳妇又是何家沟有名的悍妇。何长海和他媳妇气势汹汹,提着扁担、柴刀来到何勇家,跟何长贵和刘秀翠理论。何长贵和刘秀翠连连道歉,表示愿意赔偿,哪晓得何长海两口子狮子大开口,竟然要求赔偿五担玉米,限定日期两天。


何勇家穷,一家几口吃饱饭都成问题,哪有那么多粮食赔偿何长海家呢?气不过何长海两口子的霸道,刘秀翠当晚就悄悄喝敌敌畏死了。


刘秀翠死亡,何长海两口子也知道自己无理,赔偿就没要了。当年农村人法律意识淡泊,何长贵媳妇喝农药自杀,他也没有找何长海两口子的麻烦,没有去政府上诉,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何长贵后来又娶了一房媳妇,就是何勇的后妈张淑娥,后妈给生了个妹妹何娜。


母亲的死去,在何勇的内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何勇恨极了何长海两口子,连带着连何长海的两个儿子都记恨上了。


何勇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要为死去的母亲讨回公道。


念书的时候,何勇刻苦勤奋,当兵的时候,何勇意志坚挺,在上海打拼的几年,何勇吃苦耐劳,他心里有一股仇恨和不服输的火焰,这股火焰的种子就是远在天堂的母亲。


村支书虽然没编制,却也是党委政府安排在村里的官儿,是基层组织的领头雁,打交道的对象都是镇上的领导干部,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和操作权。


从上海回到凤池村当村支书之后,何长海一家对待何勇一家的态度客客气气。


当年的事情,何长海两口子做得缺德,问心有愧。


现在何勇当了村支书,他们时时刻刻都害怕何勇伺机报复。


母亲死亡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何勇也想过要报复,最终他复仇的念头被掐灭在了萌芽状态。


“你现在是村支书了,你是党员干部,你要有担当精神、大局意识,你要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不要为了个人的私利和私欲而迷失方向!”


当他心里升起报复欲望的时候,他就想起了秦大河书记给他的尊尊教诲。


何勇一直在克制自己,他警示自己的党员身份,他是村支书,他从上海回来,是为了给老百姓服务的,不是来伤害群众的,他不能够把个人的私欲放在首位。


放下了复仇的欲望,何勇还是做他的村支书,辛勤劳作、努力工作。


如果一切就这么岁月静好,何勇也不会内心挣扎。


何长海一家,现在日子也不好过,何长海的媳妇三年前被毒蛇咬,救治不及,失去了一条腿,也就失去了劳动能力。何长海是割猪匠,他常年拿着个牛角走乡窜户,吹出“呜哦呜哦”的声音,等着人请他劁猪卵蛋、卵巢,骟牛卵子、牛卵巢,这是个古老职业,那些年何长海靠着这门手艺也赚了点养家糊口的钱。哪晓得意外来临,几年前何长海给邻村一户人家骟牛,哪晓得这头大黄牛发了疯,挣脱了绳子,一头朝何长海撞去,弄瞎了何长海一只眼睛,让何长海也成了个残废人。何长海的大儿子在东莞厚街镇一家五金厂打工,因为机器故障被切掉了三根手指头,成了残疾人士,媳妇丢下三岁的女儿离家出走了。何长海的小儿子还在念高中,成绩中等,考个二本大学问题不大。意外变故让何长海一家变成了特困群体。


何勇当村支书第二年做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调研工作,一直不求也不敢求何勇的何长海,来求人了。如果何勇适当“操作”一下,政策上不往何长海一家倾斜,何长海一家就只能获取基本的贫困户保障,得不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何长海害怕何勇整他一家,他哭哭啼啼道歉,说当年的事情都是年轻不懂事,还央求何勇多给他争取政策扶持。


当晚,何勇在厢房对着母亲的老照片,连续抽了八支烟。脑海里,有母亲的模糊音容笑貌,还有何长海的苦苦哀求,以及何长海一家的悲惨现状。


媳妇儿看到何勇抽烟发愁,她也愁,她劝了何勇几句没效果,就去找公公何长贵。


何长贵走进厢房,陪着何勇,抽了几口土烟。


何长贵开口:“勇娃子,莫焦愁了!”


何勇道:“爹,你知道我愁啥!”


何长贵道:“知道,俺都知道!”


何勇道:“爹,你说,我该囊个办?”


何长贵道:“该咋办咋办?公事公办!”


何勇神色一紧,说道:“爹,娘被那两个老杂种逼死的事情,你都忘记了吗?”


何长贵又抽了一口土烟,吐出一道长长的烟圈,说道:“没有忘记,那又如何?你现在是党的干部,你就得公事公办,该帮人家,得帮,何长贵是我们家的仇人,他也是何家沟的老百姓,还是个穷苦百姓!”


“我懂了,爹!”


“勇娃子啊,想哭,就哭出来吧!”


何长贵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又猛吸了两口土烟,就走出了厢房。


何勇给何长海一家申请了政策支持,让何长海一家得到了镇政府的补贴,镇农林水利蚕茧站还给何长贵安排了看守山林的工作,一年领取五千块资金补贴。


何长海一家子,见人就说何勇好,村民也晓得何勇一家和何长海一家的恩恩怨怨,大家都对何勇竖起大拇指,夸勇娃子有担当懂大义。


当年杀年猪的时候,何长海喊何勇去他家吃肉喝酒,何勇拒绝了,他帮了何长海一家,那是公事公办,不等于他就忘记了当年母亲被逼死的事情。


当村干部,种田,日子过得清苦,何勇却干劲十足。


何勇没想过,他的人生,还有一次大的转机,让他一跃从农民变成有编制的工职干部。


2012年一月,根据区委领导和组织部的考察,决定提拔秦大河。


县里一纸调令,把秦大河调到区直部门任一把手。


秦大河做教师出身,当过副校长,从镇党政办主任开始,做到镇党委书记,现在基层官员要进城,对他来说是好事情。


临别之际,秦大河把何勇单独叫到了小镇上,找了家小馆子,点了一锅腊排骨炖风萝卜。


秦大河拿出一瓶高粱酒,说道:“秦老头酿的酒不错,今天我们不是工作聚会,我们师徒谈心,喝两杯!”


“老师,我陪你喝好,不醉不归!”


何勇主动接过包谷酒,倒上两杯。


秦大河道:“哎,我老了,也喝不动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


“老师,你不老,正当年,恭喜你进城,我先干了。”


“恭喜啥啊,进城也未必好,我是农民的儿子,在农村长大,我更喜欢农村工作。”


“老师,教育事业也是伟大的事业,你去了县教委,可以把全县教育搞得更好。”


“不说这些了,说点你的事情。”


“我有啥事情?”


“今年组织部要组织一场村官转正考试,这次考试跟选调生考试同步进行,同样的试题,同样的程序,同样的面试官,村官不跟选调生竞争,你符合条件,好好准备一下。”


秦大河跟何勇讲了很多,组织部的村官考试,报名资格有限定,得大专学历,三年村官经历,三十五周岁以下。


何勇正好符合所有条件,从上海回来,他都当了快七年村支书了,在部队就拿了大专文凭,他1979年出生,不满三十五周岁。何勇被秦大河说动了,他准备了好几个月,白天做农活,做村民工作,晚上等家人睡去了,他就在厢房点着台灯看书复习,看累了就看看《道德经》《周易》。


何勇爱读书,特别爱读的就是《道德经》和《周易》。


考试,出奇地顺利,何勇以全县村官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面试。


在面试环节,何勇用他读《道德经》的理论心得,讲了为官之道,他还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用上,一番言谈,让几个面试官大为震惊,没想到区里的西部小镇藏龙卧虎,一个小小村官这么有学养。


面色成绩,何勇也第一,毫无悬念当了编制干部。


他报名的是镇农业管理岗,公示期满后就走马上任了。


当了编制干部,何勇身份一下从农民到“官员”,来了个大逆转,全家人庆贺。母亲(后娘)亲自下厨,给何勇炖了一对腊猪蹄子,何长贵喝了半斤白酒,吃了一斤半卤猪头肉。


媳妇儿闷闷不乐。


等到爹娘睡去,何勇问:“媳妇儿,怎么了?你不高兴?”


“你……你当了官,以后……以后会不会勾上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就不要我了……”


三年后,区委领导和组织部考察何勇,鉴于何勇同志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提拔何勇任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思想宣传、农林水利、森林防火、蚕桑种植等工作。


农林水利、森林防火、蚕桑种植等工作相对好开展,最让何勇为难的是宣传工作。基层整酒风气重,农村整酒风气尤其重,婚丧嫁娶、修房造屋、增添人口、升学升迁都要办个酒,外地开玩笑说老百姓家里母猪下了猪仔都要请全村人吃酒。大操大办,攀比之风浓重,浪费钱财,让部分老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是红白喜事整个酒倒也罢了,部分人是想尽一切理由来整酒,比如村民秦晓波,骗人说在城里买了套商品房,也召集十里八乡的人来吃酒,大家问房子在哪儿呢,秦晓波说是期房还没接房呢,整酒收的礼金被秦晓波用来赌博败光了,后来村民才知晓秦晓波买房是为了敛财编造的事情。


为了树新风、扬正气,乡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何勇作为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凤池村和洋河村的移风易俗工作。


工作分配下来第三天,让何勇皱眉头的问题就来了。何勇的三舅公家要办酒,三舅公的小儿子,也就是何勇的小表叔添了个男丁。在小乡村,家里多口男丁是大事儿,这种事情摆酒庆贺成了日常习惯。何勇家接到了三舅公的电话,告知去吃小孙子的满月酒,这可让何勇犯难了。


三舅公好面子,又最喜男孩,何勇打听了一下,三舅公请了十里八乡的乡邻和亲戚,加起来起码有三十桌。为了办酒,三舅公都准备杀掉两头大肥猪,还买好了一屋子的啤酒、花生、糖果。根据政策文件精神,三舅公家添男丁是不能够大操大办的,三舅公家又刚好在洋河村,是何勇分管的范围,于公于私,何勇都得管一管这事儿。


何勇提了二十斤包谷酒,绑了两只家里的大公鸡,骑着他的摩托车就朝着三舅公家赶去,到了三舅公家,天儿都黑了。


“哟,勇娃子,你来啦!”


看到何勇,正拿着扫帚扫地坝的三舅公喜笑颜开迎接上来。


三舅公是何勇亲生母亲的三舅,家境不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修了两层楼的砖瓦房,何勇小时候还饿肚子,三舅公家就过上顿顿吃肉的好日子了。


三舅公对何勇一直不错,何勇母亲自杀之后,三舅公一家心疼何勇,更是对何勇各种照顾。现在何勇当了镇干部,吃上了皇粮,三舅公逢人都夸勇娃子能干。


“三舅公,恭喜你呀,得了个乖孙儿。”


何勇把摩托停好,取下大公鸡和包谷酒。


“勇娃子,你来就来,提啥子东西!”


“三舅公,我是晚辈,礼物还是得给你拿!”


“来,快进屋向火!”


这是冬月间,天空已经下了小雪,天儿冷。


何勇进屋,在三舅公家的火塘旁烤着火,三舅婆马上端来瓜子花生,给何勇倒了一杯柑子壳烧酒。


何勇和三舅公聊了会儿,慢慢进入正题。


“勇娃子,你啥意思?你这是来打掺嘴,不准我整酒呢?”


“三舅公,不是我打你掺嘴,我是代表党和政府来给你做思想工作!”


“少来,我家添了孙娃,我整酒碍着哪个了?你们就是闲事管得宽,你这么整,是想我们亲戚都没得做吗?”


“三舅公,你别激动……”


“我能不激动吗?当了官就不认人的白眼狼,亏我对你囊个好!”


在三舅公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何勇不顾北风冷冽,骑着车回到了党政大院的值班室。


三天后,三舅公家准时办酒,何勇骑车来到前往三舅公家的一个毕竟路口,见到去吃酒的村民就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政府的移风易俗政策,给他们讲大操大办劳民伤财的危害性。一个个前去三舅公家吃酒的村民都被何书记劝回去了,只有一波人他没拦,那是三舅公儿媳妇的娘家人。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何勇骑车来到三舅公家。


“勇娃子,你还有脸来……”


看到何勇,三舅公气急败坏,涨红着脸。


何勇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掏出一个大红包,放在收礼的案台上,说:“三舅公,这是我给小表弟的喜钱!”


“勇娃子,你啥意思呀?”


“三舅公,今天不是小表弟满月酒吗?”


“是,人都被你赶跑了,你还有脸提这茬?”


“赶跑了吗?没有吧?这不是人吗?我不是人吗?来,我没喝,祝小表弟聪明伶俐、健健康康!”


何勇端起案台上的一个大碗,倒下一碗包谷酒,朝着三舅公一家子和三舅公儿媳妇的娘家人扫了一圈,一口气就喝完了一碗酒。


那一晚,何勇在三舅公家,陪着大家喝得醉醺醺的。


过后,三舅公提起何勇,永远是竖起大拇指,说:“勇娃子啊,酒量杠杠的!”


0010


第10章 少年的你


那天,勇哥找到我,我们在黄桷坪见面,吃胡记蹄花汤。


一份豌豆蹄花汤,一份红烧羊肉,一份红烧肥肠,两碗豆花,没要酒,我和勇哥吃得热乎。


“兄弟,今晚,我们镇,要来黄桷坪搞一个文艺汇演,我提前来熟悉场地!”


吃完饭,勇哥主动说道,满足了我心头的好奇。


“勇哥,你都当领导了,你还要亲自来踩点啊?”


我看着何勇,好奇地问。


何勇笑了笑,说道:“兄弟,你这个话,玩笑开大了,什么领导,都是为人民服务!”


当晚的文艺汇演,很成功,勇哥带队的节目,拿了个二等奖。


勇哥说他很满意这个结果,这是他“跨界发展”迈出的成功一步。


黄桷坪每年都要举行新年文化艺术节。


我“参加”过几次新年文化艺术节,看了不少新年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和美术画展。


印象最深刻的是14年元旦节。


那天晚上,我和表弟一起,参加黄桷坪新年艺术节。


表弟在四川美院念书。


跟着表弟,我更深刻了解了黄桷坪。


表弟来黄桷坪的时间比我晚,他对黄桷坪的情感,比我更深。


黄桷坪,是他的第二故乡。


现在,表弟已经回到家乡。


他还时不时跟我提起黄桷坪,随时想着回来看看。


……


2019年底,铁路中学开展了“黄桷花开”新年文化艺术节。


铁中的新年文化艺术节,也是黄桷坪新年艺术节的一部分。


铁中下午做了画展,晚上做了文艺演出。


当晚的文艺演出很成功,美术作品展也非常到位,清华美术班的学生画的画特别专业,还有美术老师现场作画更是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围观。


光年流转,于一个不经意间。


岁月的书页又翻过一章。


2019即将散场。


2020扬帆远航。


铁路中学校举办黄桷花开文化艺术节,全校师生用精彩纷呈的表演,展示铁中人的情怀,以最美的姿态迎接2020年的到来,此次艺术节是学校运用成长型思维,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平台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潜能,充分体现“和美发展 群星灿烂”的办学理念。他寄语铁中学子如黄桷花傲然绽放,秉持花开力量,向上、向善、向好成长,成长为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意识的高素质公民。


……


一部电影,让黄桷坪和铁路中学又成了热门网红打卡地。


电影《少年的你》,校园部分,大部分内容取景铁路中学。


紧挨川美老校园的铁路中学,再次上了热门。


易烊千玺、周冬雨,以超高的演技,演绎了青春的残酷,值得所有人反思。


电影热播,不少外地游客,来到铁路中学和邮电支路打卡。


铁中1号门外,整修了一个新的艺术基地,还立了一座易烊千玺的雕像。


不少网友,来到这里,与易烊千玺合影。


九龙坡,黄桷坪,网红地,一个又一个。


以后,还有什么新的网红地呢?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