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采风有感——柳赋语
作者: 巫溪采风全体作者更新时间:2021-12-20 16:51:39章节字数:2190

这次来到巫溪,也走了许多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邻里妈妈团,也不是壮阔巍峨的兰英大峡谷,不是隐藏在山水之间的明珠巴渝民宿,不是五指山店的云台寺,而是藏在路边,那一栋不起眼的泥巴老房子——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博物馆。


我去过红军会师的井冈山,在井冈山的培训中心里,听老先生们讲红色故事,也去过大名鼎鼎的延安,参观过毛主席住的窑洞,在红军曾经踏足的地方,摸索过红军曾经的辉煌足迹,和恢弘壮丽的史诗精神。


但是始终觉得,这些地方因为在历史上的地位过于特殊,都处在了一个伟大的节点上,左右着未来历史的走向,而被写进了教科书里,被人所牢记,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去参观,原址被过度的开发,其实早已经失去了许多历史遗迹应该有的风霜和沧桑,至少,我在那里只看见了游人如织,商业化的气息越来越重,属于历史的光芒,就越来越淡,虽然它依旧在那里,依旧努力地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但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历史书上搬下来的东西,就像是隔着书本,我摸到的只是油墨的触感和气息,但我摸不到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真情实感。


但巫溪通城这里的遗址却和井冈山、延安不同,当我踏入这里的时候,我脑海里只有两个字——真实。或许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个重庆人,老家在綦江,老家跟巫溪的地貌、水土都差不多,巫溪通城的红三军遗址,和我的老家更像,更赋予了我丰富的代入感和想象力,在延安看到红军遗址的窑洞时候,从南方来的我,其实完全想象不出,住在窑洞里是什么样的场景,更想象不到,当年红军睡在窑洞的炕上,是什么滋味、什么个场景,我也实在是没办法幻想而出他们在这里需要克服怎样的艰苦,但是当我远远地看到红三军住的的那栋土房子的时候,我脑海里,一下子就想出了那个画面。


因为这种房子在重庆的农村里,比比皆是,我的老家就是这样的房子,我在这样的土屋里,住了十几年,一直到高中时期,家里才盖起了二层的楼房,所以,看到这栋泥土做的红军旧址,童年时期生活的记忆一下早就被唤醒了。


低矮的土房子,采光很差,进去之后,立马就能闻到一股独属于南方山区雨季的潮湿气息,扑面而来,一种刺骨的阴冷,还有坑坑洼洼却被打磨着发光的泥巴地,都是这么熟悉,抬头一看,黑黑的瓦片,和我老家的屋顶一样,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之后,时不时就漏雨,人光是进去站一站,就感觉寒气扑面,房间很小,我们十几人的队伍,也只能容纳几人进去同时参观,小小的房间里,摆上一张架子床之后,再站上两个人,就显得十分逼仄,就算是中午时分,想用手机拍清楚介绍栏上的字,都要开上一个闪光。


尤其是看到那张架子床的时候,我更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睡这样的床,没有地板砖的地脏脏的,潮湿的气息无孔不入,战士们用来睡觉的门板,上面爬满了发霉的痕迹,还有猪圈,裂开的黄泥墙体,长满了草和泥泞的坝子,都和我的老家如出一辙。


站在这里,我立马就幻想出了当年的情形,贺龙元帅率领的红三军,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而来,驻扎在这里,一群群红军战士穿梭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低矮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文件,那裂缝遍布的漏风墙体上挂着地图,贺龙元帅白天在这里工作,困了就在隔壁的架子床上休憩,然后看着床上的床帘,他想到了红三军的未来,想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想着追兵,想起前路上的战役,或许他会失眠,然后起身,在隔壁房间火堆的吊锅里,烧上一壶热茶,然后点上一锅他最爱的旱烟,推开门走出去,在刚下过雨的湿漉漉地上踱来踱去,他来的时候,正好也是12月份,或许才刚下了雪,山区里湿润阴冷,风一吹,烟就散开了,他看着山,叹了口气,搓一搓冻红的手,转身继续工作,就在这平平无奇的房间里,他规划着红三军,也规划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


红军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他们一路走来,都是藏在这小小的山区里,宛若一颗颗扎根在了泥土里,疯狂地汲取着每一份养分,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和陷阱,以顽强的精神茁壮成长,慢慢地从弱到强,遍地开花,成为了一股敌人无法忽视的力量,也成了推倒压在人民三座大山的中坚力量。


这小小的一个瓦房,就这么朴素地立在群山之间,向所有往来的人们,无声地展示着当年红军战士们顽强的精神,和必胜的决心,它是那个波澜壮阔的史诗中,一个不可忽视、不可磨灭的部分,它就像是长征路上的一点星光,无比璀璨,而整个长征精神,就像一条银河,由无数个这样的光点组成。


我来到了这里,我看到的不只是低矮的瓦房、破旧的架子床,而是一束光,一束真正存在于历史上的光,这缕光,就是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你不信它,它就不存在,但你如果信它,它就成为你最强大的精神铠甲,‘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前辈们在最危难的时候,再没有任何胜算的情况之下,依旧迈出了起义的第一步,让星星之火燎了原,有了这份光的加持,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有人说,长征结束了,这份光,也就无用了,就该被收进博物馆了,不,你错了,红军的长征是结束了,但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长征正在进行中,这一次长征的起点是1949,终点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这一路,我们走了几十个年头,现在已经看到曙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带领之下,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成为了和美国并肩而立的东方强国,但所谓半百九十九,我们的长征,好像离胜利只剩下一步了,可这最后一步,反而是最艰难的,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长征精神去武装自己,武装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才能早日实现这一次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永不磨灭、永不退色,中国,加油!


——江丹丹(柳赋语)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