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嫁接新经验 往返渝鄂间
作者: 程家秀才更新时间:2016-11-30 11:12:33章节字数:4419

打孩子是邹林音的家常便饭,韩文祥劝说她:“孩子不是暴力可制服的,她有自尊心。再大些都是成年人。”燕妮太依赖母亲了,即使挨打了还要乖乖给母亲倒洗脚水,干家务活。除了做饭她都要做。谁教她生在单亲家庭。母亲既要当父亲又要当母亲。


燕妮的成绩一直跟不上去,她自己也没有学习动力,有时晚上邹林音给她做辅导,她是时听时不听。爱走神,母亲自然打她。“人家娃儿穿草鞋学习用功,你吃得好,喝得好,要什么我都给你买。学习咋就是不如别人呢?”


韩文祥劝说她:“读书是一个人的天赋,燕妮不爱钻。我那孙女根本没人给她辅导,她成绩一直挺好,确实他的后孙读书都不用大人操心,儿子读完大学进县城政府工作,女儿进高中教书。”


“后天培养也很重要啊,小学五年级跟不上,将来怎么迈过那道坎啊。”


三峡工程启动后,好多人要搬迁他乡,告别世代居住的土地,作为后靠的农民得到政府帮扶,为他们生活找出路。云安的柑橘产业迅速作为当地经济作物铺开市场,同时韩文祥的新嫁接技术创业推动经济效益高增长,连干部也对这种方式称奇。


“作为首创枝条嫁接方法,我们在红桔砧上取得突破,将未必定推动柑橘产业的革命。”韩文祥向前来参观的干部自豪的说。


“有您这样的老专家在我们云安是老百姓之福啊。”


“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空有本事也帮不了老百姓啊。”


好的创新没有市场认同是不行的。韩文祥知道这个道理,以他们在莲莲沱等地自主创业,没有市场认同没有政策扶持,老百姓还把她们当作骗子。来云安这三年有政府大力支持才让这个产业有了希望。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激活了市场需求,三峡工程的建设,改变了长江水道沿岸百姓的生活。除了远赴广东打工,我们还可以在家门口种植柑橘发家致富,建起小果园,三年见成效,放在过去是没法想象啊。”邹林音说。


“正因如此,我认为没有白来云安,三年见成效。”韩文祥说。


若没有韩文祥的嫁接亲经验,果园丰收还要等上三年五载,邹林音问她:“韩老师,这是你的独创嫁接技术,取个啥名字?”


邹林音的话提醒了深思的韩文祥,他想到了““借母怀胎””这个名字,拍手称妙,对,就取名叫“借母怀胎”吧,好比孕育新生命,让不是一家人的变成一家人。


“蛮好的名字,今后对记者采访统一口径新技术叫“借母怀胎”。”


从此“借母怀胎”,技术广泛运用于柑橘技条嫁接,老百姓也比较认同他们的成活率,好的技术员嫁接成率可以达到90%以上,见效快,成活挂果比芽接快一年挂果,缩短了技条的成长期,为老果园嫁接新品种提供参考,按照韩文祥的设想,他们打算在红桔上嫁接多个品种的柑子,那样一树多果的局面喜人。


他决定将自己的设想写在笔记里,完成柑子树嫁接他便静心创作,他的成果毁益参半,遭遇莲沱那场风波,他前半生所建立起的树威一下了被人无情地打垮,现在他基本上写给自己参考,懒得和专家们交流。


燕妮每回看着韩文祥写作,内心好奇:韩爷爷从小一定爱好写作,或许历史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服务农业,为老百姓发家致富当引路人,尤其是暑假没事,燕妮找他说话,他不搭理。


“为什么爷爷写不够呢?”


“还不是不甘心前半生光阴匆匆,,现在说要赶回来.没听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邹林音不厌其烦的解释,如果她退休了也要用这种方式总结自己的生活,现在有负担她不好提笔创作,何况又不是她的长处。


直到天黑,韩文祥才放笔休息。洗手吃饭,三人坐一起吃晚饭的,邹林音常年忙于劳作,做饭很马虎,只见桌上两盘菜,黄瓜炒蛋,苦瓜炒肉。韩文祥有些不悦:“怎么就两个菜啊?”


“是啊,今天没到街上去。”邹林音知道他不满意。


“吃饭不要求吃多,一个菜份量要少,但菜的花样要多,三个人吃两个菜太不讲究了,也不说要说的好,搞点咸菜蛋汤也是多两个菜啊。”韩文祥自己不会弄饭,韩妈妈生活挺丰富。现在由邹林音伺候发现缺少很多东西,时间长了他难免有怨言。


“往后我你添几个菜。”邹林音内心极不满,她哪是和师父其事完全是在给他养老。现在儿女们都不管他了,任他漂泊在外。若不是他一心想成名,让人有了把柄,在莲沱干到65岁他就可以回家养老了。命运捉弄他,赔了本还被别人追债。来到云安孤身一人干了五年,不回家也不和儿女及老伴来往,他很绝望,四面树敌,孤苦无援。然而四川成了他的避难所,来云安遇上好人,给他提供搞科学试验提供方便。柑子也是树,三峡库区要保持一江清水必须搞好绿化。柑子等经济树种成了首选,既美化环境又给好百姓带来实惠。


来云安,邹林音的日子过得富裕起来,因为新嫁接方法开始推广,她不必像过去运苗子进,当地育苗当地有志从事嫁接的农民,他们只赚枝条带来的回报。经济宽裕了,对女儿的要求更严。


有天,邹林音回湖北了,留下韩文祥和燕妮,燕妮放学回来发现韩文祥还坐那里,他不会做饭,只好下面条吃。从没做饭经验的她居然将面条直接放在冷水中煮,最后煮了一大锅,挑了一碗给韩文祥,韩文祥一看就吃不下去就直接倒了,这怎么吃啊,去买点方便面来吃。


“哦,“燕妮忙活了半天也没有成一餐饭。


这样两人靠吃泡面过了三天,这下韩文祥发觉吃上一顿饭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哎,家中没有女人,连顿饭都吃不上。”


“你才晓得啊,每回都说我做的不好,现在没饭吃才发现。”她有一些不悦或许这时代变了,男人不会做饭那是不行的,过去那一套男主外,女主内已经在邹林音身上不适宜。


“这次回湖北,有什么收获?”他喜欢打听老家的消息,身在异乡为异客.


“估计香溪轮渡要往后山靠,好多人也很担心搬迁到外地。”


“这么说,香溪也要搬了?”韩文祥吃惊的说。”县城都要搬到茅坪,我们那轮渡还会保留,但是都要往后山转移,估计柑橘场要搬走一半的人。“


“可惜了,我们香溪轮渡山好水好,交通便利,出门坐船。现在都要搬走了。我们的根没有了。”韩文祥还很怀念故土的。


“既然离开了,肯定回不去了,我们的理想是为老百姓提供致富门路,哪儿都需要我们,我们就往哪去。”


“老县城的文物古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现在涨水了,那些文物都淹到水中,可惜了。”秭归老城历史悠久,那么多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


“老师,你杞人忧天了,政府决定将老县城的文物一砖一瓦都标了号,异地重建,还会保持老秭归的风貌的。”


“茅坪那地方可是三峡库首啊,要是大坝涨水不是淹了县城了?”


“那不好说,一切不是我们老百姓说得算。”


云安县城也要搬迁,居住长江边的人都焦急涨水后自己的去向。有的决定后靠安置,但是后靠没有了过去肥沃的土地,居住山上有滑坡泥石等地质灾害。远迁他乡,若是到了发达地区说不定可以过上好日子,要是到了不发达的地方说不准还不如后靠安置。


村干部们的压力陡增,蓄水后他们的良田肯定被淹。倒是山上的果园还可以带动老百姓每年的增收。所以他们和韩文祥交成朋友,借助秭归的窗口优势,邹林音每年都要回去几趟,一有新品种度种成功立马引进川内,打开市场成就他们的梦想。


邹林梅远嫁他乡,过得不如意,不给大姐来信请求原谅,那年她已二十岁还在大姐家带孩子,同村的姐妹远嫁他乡。她们都希望嫁出大山,殊不知异地当媳妇啥都不习惯。她有些后悔年经的冲动,可惜晚了,孩子生了,想脱也脱不掉。


“看看吧,这是你姨给我写的信,过得不如意,孩子都三岁了,一辈子晚了,做个农村妇女,相夫教子。”她跟女儿说这些。


“当时姨把我送回神农架自己走了,年底回来还和外婆吵了几架。”燕妮说。


“所以啊,我们山里人不该到平原生活,到了平原地带找不着路。平原上的人到了我们山区可不习惯,因为成天看养大山没有什么意思。“


“那你干嘛不留在神农架?”燕妮质疑。


“因为轮渡靠近长江边,交通便利,出门坐船。老百姓种柑子,有一门嫁接手艺,我是看重那个地方才嫁到香溪的。”邹林音认为自己嫁人是嫁地方,不过比你三姨方便,我回一趟娘家不到两天。


“是不是姨嫁得很远啦?”燕妮好奇的问。


“嗯,在武汉那边。”邹林音回应道。


没走出大山,一直在大山里服务老百姓,但她有收获,带动老百姓致富,这一晃十几年了,“哎哟,一个地方住十几年,一辈子就完了。”邹向孩子感叹。


“等我长大了,我伺候你!”燕妮很乖巧的对母亲说。


“指望你服侍我?哪个女孩不嫁人还服侍母亲的。”


韩文祥接过话茬:“女儿是父母最贴心的小棉袄,将来还要靠女儿为你送终。”


“我自己动手存钱,将来不指望她,哪个女儿会为父母送终的,现在我们没有根。”


“将来我们都没有根呀!社会流动性太大了。农村往城里跑,小城往大城里跑,国内往国外跑。只有我们从富地方往穷地方里钻。”韩文祥说。


的确这个时代只有一类人往大山里进军,他们就是农业务科技工作者。他们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为农民献计献策,他们外出交流带来新的品种推广给农民,他们及时关注,市场行情引导农民种植作物。祖国不光需要坐在办公室做报告的人,工厂一线工人,还需要这些无私奉献的科技推广员。他们奉献科技和青春。为老百姓增产增收默默奉献。


这年四川的报纸报道了韩文祥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探索终于实现柑子嫁接革命,还将在川内推广这种嫁接方法。“借母怀胎”彻底改变过去周期长见效慢的柑橘嫁接状况。八个月实现挂果,这种方法是独创的。感谢云安老百姓给我老有所作为的良机。借助三峡工程建设的东风我们将勇于攀高峰。为柑橘种植业发展再添新军。”韩文祥激情昂扬的说。


邹林音深有触动:“想想我们从老家秭归出来,一路走得不容易。好在韩文祥能够坚定地走下去,他是我的榜样,当年我们在柑橘场共事,是他提携我,一直鼓励我出来闯市场,我们一起曾在宜昌建苗圃,正当时事业红火的时候被武汉那边的竞争对手陷害了,他们在报纸上捏造事实,断章取义,把韩老师名声搞坏了,好在苍天有眼,韩老师直身来到四川,是云安老百姓接纳他,让他有了用武之地,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中断的嫁接试验终于见到成效。这事韩老师功不可没,同时没有四川老百姓的支持,我们也不会成功的。“


这事广泛传播,渐渐韩文祥的名声在长江上游一带日渐声隆,种地人都知道慈祥可爱高大的老头就是传经送宝的老专家。他当之无愧接受这份来自老百姓赠送的荣耀,抬头需要实力,低头需要勇气。他经过数次打击,这些并没有阻挡他敢为人先勇探新品的决心。也只有他可以不为人先让社会上的金钱所诱惑,他需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他这位老党员省级劳动模范。


燕妮是这场欢娱的见证者,她亲历母亲多次不幸遭遇,她知道母亲与韩爷爷这路走得艰辛,尤其是她,没有父亲在身边,是母亲忙里忙外的操心才换来她享受富贵安稳学习的幸福时光。


这年邹林声来云安玩,听说大姐才了这带多人,他由衷佩服。劝说姐姐,大姐现在发财了,赶快改行啊,你看还有几个人像你一样窝在山村,赚了钱,赶快收手!”大弟,你这说得我不爱听。从事柑橘嫁接推广是我热爱的事业,什么是事业?事业是你愿意用一辈子做的事。的确,这个社会是金钱社会,我不在乎手上有多少钱。我又不是第一次过没有钱的日子,一场不幸的来临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你所做的事老百姓记得,这是我一直不改行的原因,“邹林音说。”姐,你傻,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傻的人,为了老百姓记得你可以把自己青春献给这片即将搬迁的土地。“


邹林音正准备反驳,韩文祥进门了。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