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嫁秭归县,农场显身手
作者: 程家秀才更新时间:2016-11-19 13:50:58章节字数:4870

离香溪渡口不远的柑橘场热闹非凡,此时正值春暧花开的时节。


场长韩文祥正在检验柑橘场学员们的嫁接成活率。站在他面前的是香溪周边农村的学员,他们希望从事柑橘嫁接靠这一手艺发家致富。


贫困的山区县因近邻长江码头水运发达。这里的人占据地利,男人们跑码头、开轮船,女人们则守着大片山场从事柑橘,水稻、茶叶、烟叶等农业生产。韩文祥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老专家,13岁开始柑橘种植,直到五十岁仍不肯离开香溪渡。身为是农科所所长的他亲自带领香溪柑橘场的乡邻扩大种植,培育本地柑橘品牌。


此时学员们忐忑不安地等着韩场长宣布检验结果。“各位学员、社员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学习,你们将回到各自农场山地从事农业生产。县农科所组织的培训马上出成果啦!大多数学员嫁接的成活率在60%到80%之间,唯有一位女学员让我非常佩服,她嫁接的成活率达85%,这在我们中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啊”。


这会儿,大家你望我,我望着你。人群中议论开来“还有这好的成绩啊!80%的成活率已经很高了。”香溪除了人才啊,自然引起轰动.


“是啊,在咱老秭归柑橘场头一回听到啊。”一同乡说着。


“都说芽接成活率不高,这回居然出了人才哦!”


韩文祥示意大伙安静:“大家不要争啦!她是外来媳妇邹林音!神农架来的姑娘从前从没碰过柑橘苗,也不知道柑橘树长什么样。但是人家有悟性,领会老师讲的重点,一次成活率在85%。即使我这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头子也很难达到的啊!何况是一个新人。”他当即决定培养这个女学生,为农场后续发展献计献力。


人群中响起掌声,大伙将惊羡的目光投向水手之家的邹林音,邹林音自信地接受众人羡慕的眼光以及对她快速进入佳境的认同。你看那神农架来的邹林音:身高1.67米,梳着长辫子,一身时髦的确良春装,端庄大方。虽来自山里并不是显土气之风。那双蓝眼睛不时转动,显示着她的不凡与聪慧。


“到底是接受新教育的人啊!我们这帮土包子赶不上哦。”说话的正是邹林音的小姑,她是土生土长的香溪镇人,打小和柑橘树为友。嫁接成活率赶不上才来半年的嫂子。


“何来新教育?”众人不解。哪个人没有接受教育啊。


“我嫂子和我大哥结婚之前曾到武汉那边学习过,但不是学嫁接”。


“ 哈哈哈!学习的不是嫁接。”众人长笑不止。在他们看来学嫁接根本不是学来的。


韩文祥这才听明白,赶忙问邹林音。邹林音如实相告,原来她代表神农架林区进省城接受蔬果病毒防治专项学习。学时半年,本打算回林区服务,因为爱上美丽的香溪渡口,于是就嫁到吴家山。


“不简单啊!小邹若是跟我们柑橘场一起嫁接,将来肯定是全国闻名的柑橘专家。说到柑橘病毒防治,我县农科所从70年代开始探索研究至今拿这些病毒无诊啊。”


“老师说得极有道理,害虫可除病毒难防啊!它的潜伏期较长,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暴发,大片柑橘果园成灾难。“邹林音如遇知音”我还以为那些培训没有用,没准在这里可以发挥作用。“


“不错,好好干!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全柑橘场的人都是你的亲人,”韩文祥悄悄问:“小邹,愿不愿做我学生啊!”


“有韩老师这样慈父般老师,是小邹至上光荣。”


“别小看我一个土行家,带出不少徒弟呢!连华中农学院那的做学问都有我的徒弟。不过我看好你这这个徒弟,将来不得了。”


“谢谢老师,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报效柑橘场。”


从此邹林音的名声在香溪响起来,连公婆也对她刮目相看。至于她和水手吴永源的相识还令她多年难以忘却。作为神农架农村杰出女青年参加省里的学习,学成归来的本可以分配到木鱼镇政府单位上班,因为船上的邂垢让敢爱敢恨的她坠入爱河而嫁到香溪。


那年邹林音完成在武汉的学习,乘轮船回神农架。香溪轮渡是她返回老家的唯一道路。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她没有跟同往的其他姐妹那样迷恋省城的安逸和繁华,决心扎根林区为百姓服务。


客船简陋,大伙都是坐在甲板上,只有水手们才有单独房间休息,从武汉到宜昌地区的秭归香溪要坐一周的船。因为水路是唯一的交通方式,船不大,总共坐了一百来号人,有人呕吐不止,虽然邹林音头一回坐船,因为身体条件好没有什么不适应,只是她心急如焚期待早点回家。


连续几天不靠岸,带的干粮吃完了。她有些焦踩不安地问来往的水手:“大哥,还有多久靠岸?”从没出过远门的她,这回摊上吃不到食物的事情。


“才过枝江,还远着呢!”水手不时说道,此人生得高大魁梧,端着一碗面正准备解决中饭。他住在香溪轮渡,回秭归是他的心愿。作为长子他身肩重担,还有一个妹子三个弟弟 没成家。


“鬼船,开了几天还不到,把人都饿晕了。”邹林音埋怨道,逆水行舟自然没有顺水快。开春从神家架下来时没几日就到武汉客运港,这秋老虎还没走就住林区赶,半年时光略显短暂。


水手没有作声,悄悄走到她身边:“妹子,这碗面你吃了吧!”他不忍心一个人吃。众人中数她最显眼好像是城里的干部,虽说年龄不大,但是做派不比年方二十八的他逊色,其他人都备有自己的干粮和水,而眼前的妹子完全没有出行经验,饼干、花生能解饿吗?水杯也没有,就那一瓶高粱酒喝完了直接舀光江长喝,让人心疼,让人忧。


“不、不、你上班还累着,我坐这儿忍忍好啦!我自己买!”


“妹子,你就别客气啦!吃吧!我还可以找食堂再添。”水手说道。


“我给你钱!”说着邹林音从衣兜找钱,


水手说:“不用啦,咱们都是同乡,出门在外,你一个女同志不容易。一碗面算啥。”


“话不能这么讲。滴水恩情当涌泉相报,萍水相逢,难遇好人哇!”


“好人很多,只是你不领情。”水手补充道。


这晚,长江滚滚东逝水,惊涛拍岸.明月当空,群星璀璨。七月七,牛织相会的日子。满天星好美,江边渔家灯火闪烁。此时的长江沿岸的农村没有通电,家里仍是煤油灯,客船安静,凉风吹来了,丝丝寒意。夜静 ,温柔如少女一般。


水手无聊时候站在甲板上仰望星空“夜空好美啊!”


“想家了吧!”邹林音打趣这个生得白净高大的水手,明明自己想家却说别人想家,小邹打心眼佩服如此仗义的人,母亲告诉她,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二十出头的她还在做梦,梦想有一天成家,摆脱父母的束缚,于是她有机会被林区派到省城学习。


“家?我还没成家,后面一人群弟妹上学吃饭,每半月往返香溪渡口,渡口不远就是我的家。”水手不免叹息,身为长子,他要担当家的责任,他告诉了她自己的家庭情况。他叫吴永源,在家排行老大。


“原来你也是家中老大啊!”邹林音关切问道,“香溪是个好地方,有轮渡、有码头,靠近长江边啊!”她一脸羡慕,“不像我们神农架,要路没路,也没什么经济来源。”


“那是当然,我们这片都要划归新成立的三峡省管辖,宜昌就是省会。我们秭归和宜昌市区这么近将来肯定有前途。谈自然条件你们林区赶不上我们长江边,不过像你这么有见识有文化的女同志回林区肯定受欢迎。”水手说之,“不似我们这些大老粗,日夜水上耗着,风里来雨里去。”他是子承父业跑码头。邹林音觉得香溪比木鱼好,至少山不那么陡峭,路也宽敞。“我们渡口人男的跑船女人种柑、目前来说都比较好,每家都有余钱.”


“确实好哇!听说湖北省绝大部分的柑橘都是你们秭归产的啊!”邹林音听病毒所的人说他们重点柑橘基地就在秭归,古往今来这个地方气候适应出红桔、屈原就有赞颂他家乡秭归的作品《橘颂》。


“最重要的要数柑橘专家,全宜昌地区就一个,而且是咱秭归土生土长的。”


“哦,这么说当真要见识见识一下。”邹林音说。


不几日,到达香溪般码头,邹林音背着大包往路上赶,恰好是上午,他可以来坐林区干部的专车回木鱼镇。起一路见闻,干部不时赞叹:“还是山下好唉,我们神农架太封闭,经济难发展,光靠伐木经济支撑不了多少年。”


“据说香溪柑橘种植不错啊。”邹附和.


“别说我正是出来走亲戚发现这个好现象,我那亲戚就住香溪渡口。”


“领导山外有亲戚,住哪一片?”邹林音问之


“吴家山一带,原先没走动,如今平反的平反,政策好了,现在大家又走动起啰。”


“这么巧啊,我刚认识了一个水手之家的人也住吴家山。”


“莫非也姓吴?”干部惊讶。


“是啊!他叫吴永源,27岁了还没成家,”邹林音讲述了这人背景。


“有点印象,是我大舅的儿子,他常年在外,是个有担心的男人,可惜职业不好,哪个姑娘愿意自己岸边走丈夫水上游嗬!”


说得邹林音笑开花,“有意思,我倒愿意嫁出来。”一不小心说了自家心思,干部没有当即牵线搭桥,而是询问邹林音的家庭住址,学业背景以及父母大人的一些家常事,邹林音没有避讳,她家成分好,享受政府照顾,回木鱼是不愁工作的,送到木鱼镇干部还得继续赶路回政府驻地松柏镇。


半年不回家,邹林音亲并不迷恋这片热土。她的心早已超脱了神农架传统生活方式习惯,她要寻找的是全新生活。此时她迫切希望远嫁他乡,或许和身为长女父亲不喜欢她让她幼年生活阴影笼罩有关。


母亲一见女儿回来双眼禁不住流泪,“妈,我回来了,哎呀你哭啥子嘛!”邹林音边安慰母亲边帮忙干活。


“音子,妈不能看着你外出,你出去这么半年妈心里难过啊。”


“妈呀?我都二十岁的大姑娘,你担心什么嘛!要是有一天我远嫁了,你指不定日思夜想啊!”邹林音安抚慈用,母女俩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你远嫁妈当然舍不得,我女儿有出息嫁到外地,我自然为你高兴。”守着这片神秘的大森林是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一代的姑娘以走出大山为荣,母亲也不强求女儿嫁到何处,只是希望她有个好归宿。


一月之后有人上门提亲,还是当木鱼镇长的姑妈引荐的。母亲自然没有意见但是父亲不乐意,“条件好又怎么样,跟我几百里地,指望你成家之后回帮衬一下家。你倒好成家只顾自己享受。”


“大哥,你思想太落后了,小音子还有她的家庭,总不能牺牲她的家庭来成全你这家吧,”姑妈不悦,“这门亲事还 是县里干部介绍的。他的亲戚住长江边,水码头出行方便,背后靠山,家家都有柑橘树、有茶场,水田。哪像我们这边要吃没吃的,要路也没有像样的路.几辈人走着崎岖不平的山路。”


“妹妹你这话我不爱听啊!条件好是可以少努力几年,条件也是人创造的,人不行条件再好都是空谈。”邹爸是村里的文化人自然明白很多人间道理.


邹林音还蒙在鼓里,回到木鱼镇就有人不断提亲,“女大不中留”她亦希望自己早点安家,这次提亲人说来自秭归香溪,还是托县里干部作媒,姑妈巴不得成全这桩好事。父亲口上不答应,其实早想女儿成家减轻人口众多的压力。“听了半天,是哪家提亲啊!人都没看到,又没问我干不干”。


“侄女啊!这人你是见过的,人家对你印象非常好,秭归地方好,你嫁过去了,有啥带动老百姓致富的门道,正好可以利用你的优势回来交流好,咱林区政府花多大心血希望你学有所成啊。”姑妈说道。


“认识的人?秭归我没认识哪个?”邹林音一时找不着方向。


这时提亲的人连忙说他们是香溪镇吴家山人,男方名叫吴永源,现在船上工作,收入不低,虽说是家中长子,父母身体硬朗不用他照料。“跑船的啊?一年到头没几天在一起啊!”邹妈有些不乐意,她是过来人知道这些。


“他啊!人不错。人家香溪轮渡上的百姓哪家没存款啊?长江边,渡口处,种柑橘,栽茶叶,产烟叶,至处是抓钱的地方。“经邹林音一番形容,众人羡慕不己。


邹妈不免担忧,“一个岸边走,一个在水中游,家庭生活咋办?”


“两个都抓经济这是好事啊!”姑妈撮合道。


因为邹林音的坚持,邹妈和邹爸风风光光为她举办了婚礼。准备了当时最时尚最耀眼的嫁妆。接亲的队伍也不少,吴永源亲戚租下全林区仅有的四辆吉普车送他们出木鱼镇,一路奔波到达香溪渡口。


母亲望着远嫁的女儿忍不住抹泪,女儿成家了,今后没有父母的庇护,她要自强撑起这个水手之家。对邹林音而言,这场婚姻是她新的开始,摆脱旧思想的束缚,继往开来,创造更美的明天。


吴永源父亲也中意这个媳妇,他为大儿子的结婚风光筹办,十里八里乡亲赶来道贺,多年来还是头一远方姑娘嫁到秭归来,永源则忙着应酬,邹林音头顶红盖头,不声不响坐在床头,吃喝都由二姑送来。


“恭喜你小子,二十八成家!我们都担心这辈子你注定打光棍!“幺爹拍打吴永源的肩头。


“婚姻有早晚,哪有男人打光棍的。”永源父亲不悦。他一直很器重长子,希望他能够为后面的弟妹做出表率.有意思的是在农村如果老大没有成家后面的兄弟成家了老大很可能会当光棍的.所以老大结婚是相当隆重的.


这话让邹林音听到,暗自发誓一定和丈夫经营起这个小家。她想香溪这么好的地方想不致富都难啊.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