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西山】
作者: 大泽天下更新时间:2017-05-05 17:35:27章节字数:2071

大幕徐徐拉开,第一个登台亮相向我们走来的是周厉王。


周厉王,姓姬名胡,西周的倒数第三个王。虽然贵为天子,但他并不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事实上我们的故事是没有主人公的,因为我们的故事将长达五百多年之久,对于这漫漫历史长河来讲,每个人都只是流星的一瞬,终将很快消逝在历史的夜空,所以任何人都只是跑龙套的,谁都没有资格成为历史的领衔主演。周厉王当然也不能例外。我之所以安排他第一个上场,一是想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说得更清楚些,二是想让他帮我们拉开沉重的大幕,给点体力活让他干,作为对他的一点小小惩罚。


周厉王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一个相当失败的王。因为残暴所以失败,因为失败所以更残暴。


首先,周厉王是个发明家,他发明创造了一项空前绝后超级巨无霸的剥削制度——“专利”制度,与之相比,今天我们某些商家的霸王条款简直不值一哂,当然,我们今天的“专利”制度更是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周厉王坚决奉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地盘,我作主”的理念,大搞剥削活动。譬如,你作为大周的一介子民,为了养家糊口,今天你非要上山砍几捆柴、下河捞几条鱼不可,这些都是日常活动生活必需,周厉王当然是允许的,也是很欢迎的,只不过事后你别忘了一件事——交税,否则厉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而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头百姓要交,贵族也不能走后门。由此可见,周厉王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豪情壮志,比起后世那些“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山大王来讲,真不知高出了多少倍。自然,他这种“专一已私利”的政策是不得人心的,因而也就招致了全体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失败一:没有稳固的内部环境。


其次,周王朝发展到周厉王统治时期已呈式微之势,而此时四周少数民族的势力却是蒸蒸日上,像野草一样疯长,加上他政治上的腐败,因而也就吸引了很多的“外滋”——外族的滋扰。周厉王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印证了一句古话——苍蝇不叮无缝蛋。从此四边战事不断,国无宁日。自然在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周王朝是胜少负多的,因为谁都不会愿意为这样的天子去卖命的。——失败二:没有和睦的周边环境。


内有忧外有患,这个天子做得真是糟糕到家了,想不出事都难。毫不夸张地说,此时周厉王屁股底下坐的已不是一把王座,而是一座活火山,只是不知道这座火山要在哪天喷射,但总会有这么一天的。


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屡战屡败,国人终于忍不住了,或咒骂,或怨恨,议论纷纷,谴责声不绝于耳。面对这种情势,周厉王不但不思如何化解矛盾,反而还在这滚烫的油锅里加了一把盐——大搞特务工作,他派遣卫国的神巫监视老百姓的言论,听到谁议论,就将谁处死,他想像堵黄河缺口一样来堵住老百姓的嘴。结果他如愿以偿了——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全国鸦鹊无声,连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周厉王很不幸,这一次是前者。公元前841年,国人爆动,周厉王被老百姓放逐到彘地(今山西霍县),后死于此。一代暴君就此终结!


你方唱罢我登场,周厉王一死,也就意味着,他的儿子周宣王该登台了,因为他的演出就要开始了。


周宣王叫姬静,是周王朝的第十一位王,也是西周的倒数第二个王。


他是幸运的,因为在“国人爆动”中,他不但没把命丢,反而后来还当上了天子。当时,大臣召公将还是太子的周宣王,藏在自己家中,不料消息泄漏,国人将召公家团团包围,群情汹汹,要求交出太子,斩草除根。 面对这样的形势,召公迫不得已,玩了一招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将自己的儿子冒充他交了出去,使他得以脱身。十四年共和后,召公又和群臣拥戴他登上了王位。


但他也是很倒霉的,因为他接手的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一个烂摊子。面对这个烂摊子,应该说周宣王还是有些作为的,他曾狠下了一番功夫整顿过朝政,也曾任用了一班贤臣,使得已呈衰落之势的王朝一度复兴。但面对不断侵扰的四周少数民族政权,他别无选择,不得不像他父亲那样又拿起了武器,开始了漫长的保家卫国战争,前后长达三十五年之久(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是周宣王的主要历史功绩)。可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又怎能经得起战争的消耗呢?所以,到周宣王晚年,这个刚刚有点儿起色的烂摊子又开始慢慢地烂起来了。


当然,这种历史责任不能完全由周宣王一个人来承担。


首先,周宣王不具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个人资质。他能稳住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在历史上能有个“周宣王中兴”的评价,就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虽说有些短暂,但至少也曾经辉煌过。


其次,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历史前进的脚步势不可挡。历史发展到了西周,奴隶制也就走到了它的尽头,一种更先进、更合历史潮流的制度必将取代它,这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如果说历史是一辆马车,那么周宣王就是一只螳螂;如果说历史是一辆火车,那么周宣王就是那辆马车,挡是挡不住的。历史车轮滚滚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就这样,周宣王驾驶着西周这辆破车,在风雨飘摇中前进着,前进着……谁都看得出,这破辆车迟早有一天会要散架的,只不过还差一根稻草,但不是救命的那一根,而是骆驼背上最后的那根。


终于,那根压倒骆驼的稻草来了,我们有情节的故事也就此开始了。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