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父亲的奋斗(1)
作者: 寒露更新时间:2019-07-02 17:32:21章节字数:241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只是记录者。


我爸爸当年可算得上是镇里的风云人物,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镇里自己做生意的人。遗憾的是受自身教育和一场官司的影响,导致了他的创业之路没有走到最后。


我爸是上门女婿,在当时地位是极低的,还不如嫁过来的媳妇,镇上不少人笑话我爸倒插门的男人给媳妇洗脚的命,但我爸却不以为然,反而整天乐呵呵的,他说自己穿双草鞋就能讨了个标志温柔的媳妇,是天大的好事,哪点儿不划算?


我妈个子不高,也就一米五二的样子,身体瘦弱,年轻时剪个学生头,咋一看怎么都不像已经嫁了人的媳妇,倒像个还在读书的大学生。


只是那手不比年轻女娃细嫩,因为要洗全家的衣服被单什么的,又没有肥皂,难清洗,所以手上有着厚厚的茧,还裂了口,这让我爸很心疼。


“我一定赚钱给你买几箱肥皂。”每次睡觉的时候,爸摸到我妈开裂的手就会这样说,而我妈就会笑他异想天开,怎么赚钱,就靠生产队发的那些个工分,光够小俩口吃饭了,哪还有多余的钱买其它。


“我肯定会有办法的。”我爸发誓道。


那时讲人多力量大,我外婆一口气生了九个,我妈是包家生的第六的个女儿。外婆虽生了九个孩子,可都是清一色的丫头。


虽然连生九胎,但因为当时医疗和物质条件都跟不上,所以只养活了五胎,老大、老二都安嫁给了当时的工人,到城里住去了。家里就还剩下老三、老四、和老五。


包家这么一个劲的生不就是为了能生一个儿子吗?这农村里有一个俗话,叫养儿防老,这丫头长大了都是要嫁出去的,所以只有儿子才可以给自己养老,但是他们家最终也没能生出个儿子,怎么办呢,于是便想出了招个上门女媳,给自己养老的法子。


刚好我妈到了适婚的年纪,所以我外公、外婆便商量着给我妈招个上门女媳,我妈也愿意,一是可以不离开父母,二是自己在这个地方也生活惯了,方便。


这一般有庭的儿子是不愿意去女方家上门的,一是因为有自家父母要养,二是因为在农村上门女媳的地位那是相当的低,是外来人,要受欺负的。


我爸也是一表人才,又不缺胳膊少腿的,可为什么愿意当包家的上门女媳呢?原因当然还是因为穷。


我外婆家是一口气生了九胎女儿,我爸家却是一口气生了八个儿子,他是第七的个,而父亲又在他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再加上前面几个哥哥结婚生子,母亲把能给的都给了,家里早就穷得接不开锅,大冬天的连双鞋都没,所以当村里有人介绍说包家要找招个上门女媳时,他便去了。


况且包家当时在镇上条件属不错的家庭,我外公可是国营理发店的一名剃头匠,算是吃国家饭票的人,所以五个丫头长得都不错,并且在那个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还都供她们上了学。


外公对我爸其实是不太满意的因为他不识字,怕影响以后孩子的教育,但在媒人介绍的几个人中我妈却就只看上了我爸,一来是因为我爸长得比较俊俏,二来是因为我爸勤快老实。


无奈之下我外公也就只好同意了这门婚事。


不过我爸上门后承担了包家所有的农活,还把包家里里外外都打理得很好,这让我外公减少了很多承见,渐渐的也就认同了我爸这个女媳。


我爸上门的时候包家一共五口人加上他一共六个,后来四妹顶班去了石回镇的供销社,目前家里还有五口人。而生产要求的五个人的活,全都是我爸一个人干完了。不但如此,他还抽空到处去学手艺,说技多不愁,指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我爸上门后承担起家了我妈家在生产队里六个人的全部活路,但无论我爸怎么卖力的去做,生产队里分到的工分收入依然非常少。后来改革开放,1980年底的时候生产队准备把旧手工压面机卖了换个好点的。爸爸虽然没读过书,但脑子却灵活,那个时候我们小镇上还没人敢自己做生意,我爸就壮着胆子去生产队里将旧挂面机赊了回来。


我爸说,当时让他鼓气勇气去做这件事的原因,只是准备做挂面卖了挣点肥皂钱。因为当年我们家穷得连买肥皂的钱都没有,我妈每天要洗很多衣服,非常吃力,所以我爸就想做挂面挣点钱,给我妈买块肥皂,减轻妈的负担。


这就是爸爸对妈妈的爱,没有现代言情剧里的甜言密语,也没有海蜇山盟,一块肥皂的关怀却比什么都来得实际。


此后他每天都很早起床和面,压面机是手动的,爸爸一支手摇手柄一支手放面,那都是真正的纯手工制造。


至现在我都还能记得爸爸挂在我们麦田一块平地上的那一串串挂面,那个时候我和我姐常在那挂面堆里穿梭,那浓郁的麦香跟烧红薯一样,让我此身难忘,更难以再寻。


我爸说在改革开放前我妈就给镇上稍微富有点的人洗衣服挣一些微薄的钱。大约一件衣服几分钱的样子。当时稍微富有点的就是工人,以至于在我和姐姐幼小的心灵里,一直觉得工人和农民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工人是有钱人,农民便是穷人。


爸爸开始做挂面生意后,家里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终于给妈妈买上了肥皂,虽然那时我妈已经不再用给别人家洗衣服了,但我爸依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2年前后,小镇上又陆续开了两家做挂面的,做的人多了,钱就挣得少了。爸爸便寻思着要另某出路。因为爸爸是上门女婿,他一心想要自己盖房子,给我妈一个安稳的家,然而如果仅仅依靠做面的收入想要盖房是不可能的。   


正当爸爸为生计愁的时候,就在那一年的底,爸爸在菜市场卖挂面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从县城到我们乡镇上收猪头的贩子,原来他们把我们镇上的猪头收集起来拿到县城卖给县城的饭馆和卤菜店,从中谋取利益。


交易在当时还是很隐秘的。爸爸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一条挣钱的路。


  于是爸爸在1983年的初的时候,就结束了挂面摊的生意,开始在我们家的镇上和附近几个乡镇里收猪头、猪尾巴和猪心舌之类的东西。


由于爸爸是当地人,又有好人缘,所以爸爸的收购生意进展得很顺利。


但因为没有事先联系买家,在出售这一环上真是一波三折。


  爸爸决定做猪头生意的时候,大多数的村民还都安于在地里农作,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改给大家带来的机会。而我爸却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这说明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于享受现状的人,好比他第一次从生产队里赊欠来压面机他总是想着趁着年轻去拼一把。


这或许也是后来我和姐姐虽然是两个女孩但却也乐于拼搏的原因吧。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