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灵魂工程
作者: 陈永珍更新时间:2020-03-03 15:39:19章节字数:2419

走出建川博物馆已经是正午时分,司马茹建议说:“黄桷坪正街上的豆花、蹄花不错,保留着从前的味道,咱们去那里吃午饭吧。”


我欣然同意司马茹的建议。我们的车就继续进入渝昆高速,在重庆城区继续前往行驶,不到10公里路就到达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上海交大校舍被日本人强占。1939由上海迁至陪都重庆,选址小龙坎称为交通大学渝校。后迁往九龙坡黄桷坪扩建,并且补充了师资和学科,交通大学渝校升级被称为“国立交通大学本部”(现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


抗战胜利后,交大渝校最后一批师生离开重庆返回上海是在1946年8月。尽管交大渝校当年的校舍后来成为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可是当年辗转千里白手起家的求学不辍的执着信念,在黄桷树下展现了救亡图存、振兴民族的精神,亦是九龙坡这块土地的“九龙坡精神”。


进入黄桷坪正街,司马茹选了一家有当地特色的饭店,当服务员把一盆热气腾腾的猪蹄豆花端上来,那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把我的记忆又拉回到白市驿的家,那是我们家最拿手的传承菜肴。


战时物资贬亏,当年爷爷一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的吃喝拉撒,总是感觉捉襟露肘的。奶奶总是害怕那兄妹三营养不足,经常让爷爷想办法买几个便宜一些的猪脚。为了充数,奶奶总是再买一大块豆腐放一起煮,做出的口味清淡无味。她竟然去请教当地重庆人,之后越做越好,在配料上后来又增加了南方老家的佐料成分,成为一道独特的价廉物美营养价值很高的私家菜。之后母亲进入这个家,继承了奶奶的这一绝活,每逢节假日或是周末,母亲就会按奶奶的配方给我们做。


一早上连续几个地方紧张的奔跑,早已是饥肠辘辘。我们大快朵颐,吸溜着豆花,兴致勃勃地吃喝,直到盆底朝天。


吃好出门,步行前往离这里不远的四川美术学院。抬头一看,我惊异地发现一路上所有房屋,包括民宿住宅楼房的外墙,都是一幅幅喷薄大气的美术作品。


司马茹见我惊异的表情就笑起来,说道:“这就是著名的涂鸦街,全长1.25公里。当时这里是老工业园区,居民楼陈旧残破,2006年底由800多名美院学生、艺术家还有部分工人经历了150天的奋战,涂鸦了37栋建筑物,同时配有20座雕塑小品。他们用最经济的方式美化了这条街、美化了世界。”


她又补充说道:“像这样的涂鸦和艺术一会儿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我叹为观止。面对这特别的艺术长廊,发自内心地说道:“这怕是现今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了吧!”


“快来看这里,这是30年前在该校毕业的学生回校创作的雕塑,作品名称是《为人民服务》。”我随司马茹的声音望去,在临街很大一块长方体石牌上刻有“四川美术学院”六个大字,石碑上面竟然醒目地站立着一群和真人大小一样的红色棒棒群体(棒棒:指重庆山城特有的挑夫)。我很是震撼。


“你好运气,石牌上学生展出的作品是经常换掉的,这组作品太棒了。”司马茹抑制不住的兴奋,激动地对我说着。


我站立在这块沿街的石牌前,往上看到站立在石碑上面的红色棒棒雕塑群体,往下看到石牌下面水泥台阶上坐着站着几个在这里休息的棒棒,手里都拿着一根棒棒和绳索,和上面的雕塑一模一样。他们作为人类的一个群体,坐在这四川美术学院的石牌下抽着烟、讨着生活。


现实生活和艺术,让小人物走上艺术家的平台,我想,雕塑家不会仅仅是还原生活的这一场景,一定是在对一种更加宽广的社会、民生、历史等的探索,还有人与社会的关系和怎么样相处的思考。


一进入校园,我就被强烈的艺术气息又一次震撼。在校门内的中央位置有一块校友墙,宽阔伟岸很是庄严,你留足细看,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从1954年到2010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书的35000多名学生的名字。


“这应该是国内最大的校友墙了吧!”我不觉又说出“最大”二个字。


沿着正门顺主路一直往前走,在右侧的一个楼梯那里,就是坦克库了,坦克库前有一辆抗战时遗留下来的真坦克,人们都在此留影拍照。


其实坦克库里面,才是现今当代艺术中心,那一间间摆满奇特风格艺术作品的小屋,就是现今艺术奇葩的花蕊。芬芳的艺术馨香,迎来络绎不绝的艺术爱好者的欣赏赞叹,陶醉着收藏的快乐。


一路走去,校园内各处雕塑、花卉、涂鸦和建筑新颖而别致,你享受着一座具有时代感的艺术殿堂。


就在你被沉醉,被艺术与生活消融,眼前出现了一座褐色的棱骨凛冽的古代汉阙建筑风格的纪念碑。四通八达的门洞,让你穿梭在其中,好像是游拽在知识或者是艺术的迷宫里。其实设计者是让四通八达的门洞象征交大“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阙檐中隐含了经典火车头的造型,隐喻了交通大学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这个纪念碑建于2015年,这一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抗战期间,交大在1939-1945这六年时间里,为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抗战大后方培养大批国家急需人才的奉献,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三校商定,在黄桷坪校区共建交通大学渝校旧址纪念碑,以志永铭。


2015年12月8日,纪念碑落成活动在四川美术学院隆重举行,三校校长、重庆市市长、教委主任、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交大校友齐集重庆九龙坡,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当年国立交通大学上升为总校后,成为“陆海空”学科门类齐全的工科大学,师生将近2000人,成为培养高等工程人才的重镇。之后交大研究生教育发源于此,交大航空、造船工程也发端于此。这期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国际著名流体力学家吴耀祖等都曾经在交大渝校求学。从这教育重镇里先后走出了近20位院士。


双喜临门。这天,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重庆校友们自费募集,在交大渝校办学旧址上建立了一座“饮水思源碑”,碑身为交通大学的校徽,碑面铭刻“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八个大字,以寄托交大重庆校友们的感恩情怀。


涂鸦街、石碑上的红色棒棒群体、艺术瑰宝的坦克库、高等工程教育的重镇、交大渝校旧址纪念碑、碑身为交通大学校徽的“饮水思源碑”,这些灵魂工程,在九龙坡天空中闪烁着人类文化、思想、风骨、担当、进取的星辰。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