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大华帝国对孔雀王朝首战大获全胜,用时1个半小时,以22000艘战舰伏击30000艘战舰,击毁敌舰6000余艘,击伤7000余艘战舰,俘虏敌舰13000余艘,士兵200余万人,不足3000艘敌舰逃走。而自己的损伤只是40艘突击舰被击沉,3000多名士兵的伤亡。
消息传出,整个银河哗然一片,孔雀王朝更是陷入恐慌状态。首先敌人居然出现在国家腹地,距离首都星系圈不足400光年,然后是同样的满编制的舰队,一对一,舰数还比对方多的情况下居然全灭,还被俘虏了一半的舰艇。
国际社会面对这样的情况反应各不一,有观点认为大华国伏击的舰队肯定不止一支,能在短时间歼灭和俘虏各13000艘,怎么看都像是4支主力舰队才能做到的事,这样的论调被许多孔雀王朝的军事研究员所支持,溃逃回来的残兵也纷纷改口,声称包围他们的大军有10万艘之多。
有人立即提出异议,少数部队渗透还说得过去,10万艘敌国舰艇出现在自己国家50光年纵深的国土?到底是边防军无能呢?还是边防军无能?无法自圆其说的谎言让更多的人则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孔雀王朝的军队,阿育王异常暴怒,下令组织新的部队御驾亲征。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世界各大国的军事专家眼中可就颇有玩味了,曹操指挥这一仗虽然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取胜也无可厚非,但这个微乎其微的伤亡则是大家研究的重点,敲山震虎,穿插包围这种简单小战术是不值得一提的,战术斩首,远程火力的持续支援和特种导弹的大规模运用则是受到专家的另眼相看,包括大华帝国在内的各国军事院校纷纷组织研究,黑市上第一手的战场细报和逃兵们的口述回忆成了热门抢手货。
本来在主流的舰队战中,远距的大舰巨炮的对轰,中距的战机空战,近距的机甲短兵相接已然是教科书般的事实。曹操的新战法大胆加强远程的火力支援打击,是有着技术支持的。
众所周知,舰队之间交战的距离一般为5-30光秒的距离,即激光炮,电磁炮飞行时间为5-30秒,距离再过远点的话,舰艇的规避系统就能做出反应,使得激光和电磁炮的命中率大大的下降。所以世界各国除了少量专门攻击要塞的攻城舰以外,很少有舰只不重视防御,只装备大口径炮作为远程支援。
而主力舰只中,攻击,防御,速度,则成为衡量一艘战舰的基本要素。攻击一般分为几种方式:
能量武器:例如激光炮,电热炮,火焰炮等等,命中目标能瞬间产生高温融化目标,能防御他们的是陶瓷类,隔热类相关的装甲。
动能武器:例如电磁炮,利用接近光速的速度发射高硬度弹丸,使得弹丸具备非常大的撞击能量来摧毁目标。能防御他们的只有更厚更硬的装甲。
导弹武器:导弹,鱼雷都在此列,命中目标产生化学爆炸,利用冲击波和弹片来毁伤目标,作为威力最低的武器,导弹已经不太适用于舰队作战,战机和机甲缠斗还有些用武之地。
当然防御类武器里,还有磁场类的护盾,利用瞬间的超高强度的磁场弯曲空间,使得武器弹丸瞬间反弹或扭曲到别的地方,从而达到防御的目的。
一艘战舰如果遭到攻击,护盾是最优先的防护,如果护盾能量不够,那么攻击的武器就会直接命中舰体,如果舰体的装甲也承受不住,舰体本身就会遭到破坏。
不管是武器,防御还是移动,都需要很多的能量,因此一艘战舰的动力,如果全输出到武器部分,自然防御力和移动力就会下降,其他两项加强皆是如此。指挥官们需要根据战场态势来做出选择,是攻击还是防御还是移动舰阵。
根据作战需求,战舰也分为好几种,通常来讲,战列舰装备威力巨大的激光和电磁炮,具备较强的防御措施和装甲,当然也拥有更大的吨位,速度自然是快不了。
巡洋舰拥有比战列舰次一级的火力和防御,加强的速度,作为高速支援兵力也是舰队战里的中流砥柱。
驱逐护卫舰拥有较弱的火力和防御,但是拥有较快的速度,当然也有近战喷火,速度撞击等特种驱逐舰。
航空母舰拥有非常贫弱的火力和防御,但是可以搭载大量的战斗机来辅助舰队作战,但是战斗机航程都不会太远,通常是作为战场的制空,侦查,还有星球要塞争夺战。
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四大舰种是现在宇宙战的主力战舰。他们的战斗关系就类似于石头剪刀布相互克制。当然战争从来都是充满偶然和随机性的,历史上驱逐舰干翻战列舰的事例不在少数。
还有一些舰种则是战斗用辅助舰只,其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火力支援舰则是全部牺牲掉防御,全身都是炮管的特殊舰艇,只要被近身,几个机甲士兵就能干掉一艘巨大的军舰。
强袭舰是登陆或突击用的舰艇,舰艇本身不具备太强的火力,但是拥有很强的防御,可搭载几百至几千名机甲士兵,进入敌舰队阵型,星球要塞或敌舰艇内部,制造破坏和混乱。由于最接近敌人,所以伤亡很高,被称为“送死的机甲兵”。
防御舰,通过强大的力场发生器给其他舰只释加临时的护盾,减轻其防御压力,把能量都用于其他用途。
还有修理舰,补给舰,要塞舰这些辅助舰只,就无一赘述。
光锥之内就是命运。在茫茫宇宙空间里,不可能预警观测到光速左右运动的物质,因为等你观测到时,他已经到了你的面前。而对于进攻方来说,提供远距离火力支援的炮火通常要飞行很久才能达到目标地,这时战场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除了轰击要塞和星球等坚固目标,火力支援舰的地位很尴尬,很多国家都不重视发展,优先发展主力舰艇。
但是大华帝国前任卫尉杨业给火力舰做出一个重大改革,战术指挥舰。这种能装备到营级的舰艇装备强大的量子光脑和优秀的战术预报员,能预测敌方阵型,速度等行为,而战术预报员们通过敌军战史,将领个性,舰船性能等综合情报进行研究,确定敌军行进规律和打击计划,从而为火力舰的预先打击提供射击诸元,虽然准确率不会太高,但是强大的火力和廉价的费用,就算千发一中,效费比也非常的高。
曹操接手卫尉以来,被前任惊人的改革计划深深震撼,模拟计算的数次结果更让曹操坚定这样的战法的可行之处。卢姆丁星系的伏击战的成功虽然有运气成分和敌麻痹大意,但是也充分证实了火力支援舰和战术指挥舰作用。
卢姆丁星系一战,40艘战舰和3000人的牺牲换取敌一个舰队的覆灭,使得曹操人气爆棚,不仅大华帝国内部获得无数军人的支持,就连其他三大国都在收集曹操资料。
就在大家网上热议曹操的时候,一则资料的泄露在国际互联网上,上面详详细细表明了曹操的战术方法和指导思想,并且还列出军事改革的方案和预算等重大军事情报。
此消息一出,不仅大华帝国舆论哗然,世界舆论和各国军方更是震惊。开始大家还怀疑该资料的真实性,后来经各国军事专家的研究证实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资料,结合各国自身情况,虽然不用全部搬抄,但是也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改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曹操接到皇帝命令,紧急召回,第15舰队还给舰队司令官杨延昭指挥。看着杨延昭复杂的眼神,曹操叹了口气,移交一切事务后乘坐一艘巡洋舰返回大华帝都。